貓食量怎麼算?幼貓、成貓、老貓每日熱量與餵食指南

2025-08-12

毛孩健康飲食

作者:早安毛健康編輯部

貓食量怎麼算?本文完整解析貓食量計算公式,教你判斷貓咪一天吃多少飼料與罐頭,並附成幼貓食量計算表,教你快速掌握餵養重點,現在就點進來查看完整指南!

貓食量怎麼算?幼貓、成貓、老貓每日熱量與餵食指南

貓咪一天應該吃多少?計算公式與每日熱量需求

很多飼主會直接問「成貓一天吃幾克飼料?」「幼貓要吃幾罐罐頭?」但事實上,計算貓咪食量的核心是每日所需熱量(DER, Daily Energy Requirement)。

只要先算出熱量,再依照飼料或罐頭的熱量密度換算,就能得到適合自家毛孩的克數或罐數。

什麼是貓咪每日所需熱量(DER)?

DER(Daily Energy Requirement)指的是一隻貓一天為了維持體重、活動與代謝所需的總熱量。它會依照 年齡、是否結紮、是否肥胖或需要減肥 而有所不同。

  • 幼貓:因為成長快速,需求量比成貓高。
  • 成貓:依照活動量與是否結紮而不同。
  • 老貓:活動量下降,熱量需求通常降低。

(延伸閱讀:貓年齡換算教學!判斷貓咪年齡方法、各品種壽命排名一次看

貓咪食量計算公式

計算貓咪每日所需熱量的步驟分為兩步:

  1. 計算 RERResting Energy Requirement,靜息能量需求,這是貓咪維持基本生理機能所需的最低熱量 。
    • 公式:RER = 70 × (體重公斤)^0.75
  2. 計算 DER:在 RER 的基礎上,根據貓咪的實際生活狀態(如年齡、是否絕育、活動量)乘以相對應的「DER 乘數」進行調整 。
    • 公式:DER = RER × DER 乘數

以下是不同狀態貓咪的 DER 乘數參考:

狀態係數說明
幼貓(0–4個月)3.0 × RER成長快速,熱量需求高
幼貓(4個月–1歲)2.5 × RER熱量需求逐漸下降
成貓(已結紮,室內貓)1.2–1.4 × RER一般家貓最常見
成貓(未結紮或活動量高)1.6–1.8 × RER戶外貓、運動量大
老貓(7歲以上)1.1–1.2 × RER基礎代謝下降,需要控制食量
需減肥的貓0.8–1.0 × RER建議在醫師指示下執行

不同主食的熱量換算範例(乾糧/罐頭/鮮食)

計算出每日所需熱量後,接著將熱量轉換成實際的食物份量。這邊請大家注意:不同類型的主食有不同的熱量密度,需要分開計算 。

19.AI-cat-food-intake-1 (圖片來源:Freepik)

以下用一隻 DER 為 300 大卡的貓咪作為計算示範:

乾糧重量計算:乾糧熱量密度較高,假設飼料熱量密度為 4.0 大卡/公克(實際數值可參考包裝說明 )。

👉計算範例:每日需要餵食 300 ÷ 4.0 = 75 公克 乾糧 。

濕食罐頭份量換算:濕食熱量密度較低,一般 80 公克的罐頭含有 80-120 大卡熱量,假設罐頭熱量為100 大卡。

👉計算範例:每日需要餵食 300 ÷ 100 = 3 罐 罐頭 。

混合餵食的分配比例:許多飼主喜歡乾濕食混合餵食,常見分配比例為各佔 50% 。

👉計算範例:

  • 乾糧部分:150 大卡 ÷ 4.0 大卡/公克 = 37.5 公克
  • 濕食部分:150 大卡 ÷ 100 大卡/罐 = 1.5 罐
提醒!混合餵食時,貓咪零食的熱量也需計入總熱量,且通常建議零食不超過每日總熱量的 10% 。

貓咪每日熱量快速參考表(附表格範例)

底下也附上各體重的貓咪熱量快速參考表,不過以下表格僅供參考,實際餵食量還需依貓咪體態、活動量與醫師建議調整。

體重幼貓(4–12月)成貓(結紮/室內)老貓(7歲以上)
3kg200–230 kcal160–180 kcal140–160 kcal
4kg250–280 kcal190–210 kcal170–190 kcal
5kg300–330 kcal230–280 kcal200–220 kcal
6kg340–370 kcal260–310 kcal220–240 kcal

除此之外,大家也可以利用網路上的貓咪食量計算器進行計算!

不同年齡貓咪食量指南:幼貓、成貓、老貓

貓咪在不同年齡階段,食量需求差異很大。幼貓需要高熱量支持成長,成貓則重在維持體態,老貓則需兼顧健康與代謝變化。以下將依年齡分為三大類,提供清楚的餵食建議。

幼貓食量與餵食建議(0~1 歲)

幼貓的代謝旺盛,尤其 0–6 個月是骨骼與肌肉快速發育期,熱量需求甚至是成貓的 2~3 倍。餵養時除了份量要足,也建議少量多餐,避免一次餵太多造成腸胃不適。

奶貓期(0–1個月)

此階段的主要食物為母乳或幼貓專用配方奶 。

  • 新生幼貓體重約 100 克
  • 餵食頻率:2–3小時一次,每天 6–8 餐
  • 注意事項:需要人工餵養的奶貓,應嚴格按照奶粉建議比例沖泡,並注意保暖

離乳期(1–3個月)

貓咪開始從奶水轉換成糊狀食物,如幼貓罐頭或泡軟的幼貓飼料 。

  • 開始嘗試幼貓專用副食品(泥狀飼料、幼貓罐頭)
  • 可逐漸混合乾糧與罐頭,讓腸胃適應固體食物
  • 建議餵食:每日 4–5 餐,避免長時間空腹

(延伸閱讀:幼貓可以吃罐頭嗎?適合年齡、種類與餵法總整理

幼貓發育期(3個月–1歲)

3-6 個月是體型與牙齒快速發育階段,這個時期幼貓食量驚人是正常現象,只要能量消耗充足,不必過度限制 。

  • 需要高蛋白與高熱量支持肌肉、骨骼發育
  • 每日熱量需求約為 體重的 2.5 × RER
  • 建議餵食:每日 3–4 餐,並持續提供幼貓飼料到 1 歲

幼貓各月齡餵食量參考表

月齡體重範圍每日熱量需求飼料參考量(4.0 kcal/g)罐頭參考量(80 kcal/罐)
1個月0.4–0.6kg約 120–150 kcal30–40 g1.5–2 罐
2個月0.8–1.0kg約 180–220 kcal45–55 g2–3 罐
3個月1.2–1.5kg約 220–280 kcal55–70 g3–3.5 罐
4個月1.8–2.0kg約 250–300 kcal65–75 g3–4 罐
5–6個月2.0–3.0kg約 280–350 kcal70–90 g3.5–4.5 罐
7–12個月3.0–4.5kg約 300–400 kcal75–100 g4–5 罐

💡 小提醒:幼貓食量隨成長快速變化,應至少每月觀察體重並調整食量,避免過瘦或過胖。

成貓食量與餵食建議(1~7歲)

成貓的飲食目標主要是維持理想體態。依照是否結紮、活動量大小,每日所需熱量會有明顯差異。大多數室內成貓的需求落在 體重 × RER × 1.2–1.4

標準體態成貓食量計算範例

以一隻 5 公斤的成貓(已結紮,活動量普通) 為例:

  • RER = 70 × (5^0.75) ≈ 233 kcal
  • DER = 233 × 1.2 ≈ 280 kcal/天

換算食物份量:

  • 乾糧(4 kcal/g):約 70 克/天
  • 罐頭(80 kcal/罐):約 3.5 罐/天
  • 生食(1.5 kcal/g):約 185 克/天

建議成貓採用分餐餵食,一般建議每日 2–3 餐,能避免一次吃太多造成嘔吐或腸胃不適。

已結紮/減肥貓的調整

  • 已結紮成貓:因為荷爾蒙變化導致代謝下降,通常需減少約 10–20% 的熱量
  • 肥胖或需減肥的貓:應以「理想體重」計算熱量,並建議在獸醫指導下調整,避免減肥過快導致脂肪肝。
  • 活動量高(戶外貓):可增加至 1.6–1.8 × RER。

成貓每日食量參考表

體重標準成貓(結紮/室內)活動量高(未結紮/戶外)需控重或減肥
3kg160–180 kcal(40–45 g 飼料)200–220 kcal(50–55 g 飼料)120–150 kcal(30–37 g 飼料)
4kg190–210 kcal(47–52 g 飼料)240–270 kcal(60–67 g 飼料)160–180 kcal(40–45 g 飼料)
5kg230–280 kcal(57–70 g 飼料)300–330 kcal(75–82 g 飼料)180–220 kcal(45–55 g 飼料)
6kg260–310 kcal(65–77 g 飼料)330–370 kcal(82–92 g 飼料)200–240 kcal(50–60 g 飼料)

⚠️ 若家中貓咪食量符合表格數值,但體態依然偏胖或過瘦,應依實際狀況進一步調整。

老貓食量與飲食建議(7歲以上)

隨著年齡增長,老貓的基礎代謝率下降,活動量也減少,因此每日熱量需求會比成貓低一些。然而,老貓的身體狀況差異很大,因此,餵養老貓的重點不僅是「熱量控制」,還要兼顧蛋白質品質、腎臟健康與消化吸收能力

老貓體重與熱量計算要點

老貓的熱量需求落在 體重 × RER × 1.1–1.2

  • 過瘦老貓:若體重下降,可將係數提升至 1.3–1.4,增加蛋白質與高消化率食物。
  • 偏胖老貓:建議維持在 1.0 × RER 左右,並避免過度補充零食。

以一隻 5 公斤的 10 歲老貓來作為範例:

  • RER = 70 × (5^0.75) ≈ 233 kcal
  • DER = 233 × 1.1 ≈ 255 kcal/天

換算食物份量:

  • 乾糧(4 kcal/g):約 64 克/天
  • 罐頭(80 kcal/罐):約 3.2 罐/天
  • 生食(1.5 kcal/g):約 170 克/天

💡 若老貓有腎臟或牙口問題,建議提高濕食比例(罐頭或生食),增加含水量與適口性。

老貓飲食小提醒

老貓除了食量控制,也應注意腎臟健康,選擇磷含量較低的食物,必要時改為腎臟配方 。

此外,許多老貓有牙口問題,可能影響食慾,可將乾糧泡軟或搭配罐頭餵食 ,並建議 7 歲以上的貓咪每半年進行一次基本健康檢查,以監控各項數值 。

怎麼知道貓咪吃飽了?如何判斷與調整貓咪的餵食量?

即使依照公式計算出每日熱量,實際情況也可能因個體差異而需要調整。最重要的原則是:觀察 + 測量 + 定期調整。以下三種方法能幫助你判斷貓咪是否吃得剛好。

三大判斷方法:行為、體重與 BCS 體態評分

1.觀察行為

當貓咪發出「拉長的喵叫聲」且「眼睛比平常更明亮」時,可能代表牠餓了 。若發出「很多個短的喵叫聲」,則代表開心想吃東西,或因為無聊、焦慮而想靠進食彌補情緒 。

除此之外,也可以觀察貓咪是否常常把碗吃得一乾二淨、頻繁討食,那可能表示攝取熱量不足,反之,若貓咪常吃到一半就離開、肚子吃得鼓鼓的,或對食物興趣缺缺,則可能是已經吃飽或食物過多。

2.定期量體重

判斷餵食量合適與否的方法,還有定期幫貓咪量體重,通常在足量攝取下,成貓體重不應有太大變化。

  • 建議至少每月測量一次體重
  • 體重連續上升或下降超過 10%,都代表需要調整食量或檢查健康狀況。

3.利用 BCS 體態評分(Body Condition Score)

BCS 是一種從外觀與觸感來判斷貓咪胖瘦的方式,從過瘦到過胖分為 1-9 級 ,理想目標是維持在第 4-5 級的體態:「能摸到肋骨但不突出,腰身明顯,從上方看略有曲線」。

BCS 體態評分表

分數狀態特徵說明
1–3過瘦肋骨、脊椎明顯,看不到脂肪,腰身凹陷過度
4–5理想能輕易摸到肋骨,腰身線條自然,外觀健康
6–7過重腰身不明顯,肋骨較難觸摸,腹部略圓
8–9肥胖腰身消失,肋骨難以觸摸,腹部下垂,活動力下降

(延伸閱讀:貓體重標準是多少?不同年齡、品種的健康體重建議值

貓咪太胖或太瘦怎麼辦?

若貓咪體態不理想,可透過調整飲食內容來控制體重 。

  • 體態過胖(BCS 6-9 級):

逐步減少 10–15% 的熱量,可增加飲食中低脂肉(如雞胸肉)的比例,並在每餐加少許水以增加飽足感,並增加互動遊戲,增加熱量消耗。

  • 體態過瘦(BCS 1-4 級):

增加高蛋白(如雞腿、鴨腿)、高消化率食物(如幼貓飼料、鮮食)的比例,並檢查是否有慢性疾病 。

貓咪食慾不振或食量過小怎麼辦?

貓咪食慾不振可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,飼主應仔細觀察並及時處理 。

  • 挑食:可能是因為餵食過多零食或人類重口味食物 。
  • 環境影響:高溫、搬家、新環境、換飼料都可能導致貓咪厭食。建議逐步轉換、提供安靜安全的用餐空間。
  • 身體不適:感冒、腸胃炎、胰腺炎、口腔問題、腎臟病或肝臟疾病等,都可能導致食慾減退。若持續 2 天未改善,應儘速就醫 。

若排除疾病因素,可以嘗試:

  • 刺激嗅覺:將貓糧拌入濕糧、雞湯、肉汁或起司 。
  • 加熱食物:將罐頭微波 15 秒左右,熱食會散發香氣吸引貓咪 。
  • 增加運動量:透過互動遊戲(如逗貓棒、食物迷宮)促進新陳代謝和食慾 。
  • 優化環境:提供寬大、平底、墊高的餵食盤,並創造安靜隱密的用餐空間 。

若食慾不振未改善,請在獸醫指導下進行人工餵食,以防止營養失衡 。

貓咪飲食常見問題QA

每餐份量需要一樣嗎?

幼貓的胃容量小、消化快,建議採取「少量多餐」方式,每天 4–5 餐;成貓則可維持每日 2–3 餐,並以「定時定量」為原則。固定餵食時間能幫助貓咪建立生活規律,也方便飼主觀察食慾變化。

貓咪餵食次數要怎麼安排?

幼貓需要一天多餐,建議每日餵食 4-5 次,每次間隔 3-4 小時,隨著成長逐步減少餵食次數;成貓與老貓則以 2–3 餐為宜。若貓咪有肥胖傾向,不建議自由餵食,應採取定量分餐的方式。

幼貓能不能吃成貓飼料?

不建議。幼貓需要更高的蛋白質、脂肪與鈣質來支持快速成長,而成貓飼料的營養密度通常不足,顆粒也可能過大不易咀嚼。建議選用幼貓專用或全齡貓飼料。

(延伸閱讀:幼貓何時吃成貓飼料?正確轉換時間、份量一次掌握

需要搭配肉泥或零食嗎?

不必固定搭配,零食攝取量應有所限制。肉泥與零食可以作為訓練或增加適口性的輔助,但不能取代主食,且建議總熱量控制在每日的 10% 以下,避免造成肥胖。

貓咪一天要喝多少水才夠?

平均建議攝取量為 50 ml/kg 體重。以一隻 4 公斤的貓為例,每日需要約 200 毫升水分。若以乾糧為主,需額外補充水分;若以罐頭或鮮食為主,飲水量可相對減少。若貓咪喝水不足,可以在濕糧中加水或提供流動式飲水機。

(延伸閱讀:貓咪喝水量多少才正常?一天建議水量與判斷方式

以上是關於「貓食量」的計算方法。歡迎持續追蹤《早安毛健康》,了解更多有關貓吃魚養貓須知母貓結紮公貓結紮 等資訊,讓我們陪伴你與毛孩健康快樂地一起長大!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