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身上的蟲有哪些?寄生蟲可能透過我們的衣物、鞋子帶入家中,即使是完全不出門的室內貓,也不能完全避免貓寄生蟲的威脅。以下一同來了解貓身上的蟲有哪些種類,以及貓咪驅蟲方法,一起修完這堂貓咪照護必修課。

貓身上的蟲有哪些?認識寄生蟲基本分類
就算是完全不出門的室內貓,也有可能因為人類的鞋底、衣物或其他寵物的接觸,而感染寄生蟲。這些「看不見的敵人」不僅會造成貓咪不適,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傳染病或生命危險。想當個稱職的貓奴,第一步就是了解貓咪常見的寄生蟲種類與感染徵兆。
一般來說,貓咪常見的寄生蟲可分為兩大類:
- 體外寄生蟲:寄生在皮膚或毛髮表面。
- 體內寄生蟲:寄生在腸胃、血液、肺部等體內器官。
以下一一說明。
(圖片來源:Freepik)
貓咪體外寄生蟲
1. 跳蚤(Fleas)
跳蚤是最常見的體外寄生蟲之一,特別容易在春夏季爆發。牠們繁殖速度驚人,一隻母跳蚤每天可產下數十顆卵,若未及時處理,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擴散整個環境。
- 外觀特徵:深褐色,體長約 2~3 公釐,會快速跳躍,常藏身於毛髮根部。
- 感染症狀:貓咪常出現搔癢、紅腫、脫毛等情況,尤其集中在頸部、背部與尾巴根部。嚴重時可能引發跳蚤過敏性皮膚炎。
- 延伸風險:跳蚤還可能攜帶絛蟲卵,間接造成體內感染。
2. 壁蝨(Ticks)
壁蝨俗稱「草蜱」,是另一種常見的吸血寄生蟲,通常出現在戶外活動頻繁或有與狗接觸的貓咪身上。
- 寄生位置:常見於耳後、臉部、頸部等皮膚較薄又溫暖的區域。
- 感染症狀:吸血後會腫脹成灰白色「豆粒」,且可能傳播萊姆病、艾利希體病等,造成發燒、倦怠、關節疼痛等症狀。
雖然貓咪因此出現臨床症狀的機率遠低於犬隻,但仍不可輕忽其叮咬帶來的風險,移除壁蝨並預防才是上策。
3. 耳疥蟲(Ear Mites)
耳疥蟲是引起貓咪耳朵發炎的常見元兇,尤其是多貓家庭中常見的交叉感染源。
- 感染徵兆:貓咪會頻繁抓耳、搖頭,耳內常出現咖啡色、帶有惡臭的蠟狀分泌物,嚴重時可能引發外耳炎或中耳炎。
- 傳染性高:不僅會傳染給其他貓,也可能傳染給狗狗。
4. 疥蟲 (Mites)
貓最常見的是貓疥癬蟲,會引起劇烈搔癢,傳染性極高,甚至可能傳染給人類。
- 感染症狀:嚴重搔癢、紅疹、皮膚變厚、掉毛與結痂。
- 傳染途徑:可經由接觸感染,也 可能傳染給其他動物甚至人類。
5. 毛囊蟲(Demodex)
毛囊蟲寄生於毛囊深處,常見於免疫力較低的貓咪。
- 感染症狀:局部掉毛、皮膚發紅、乾燥脫屑,嚴重時會造成毛囊炎。
- 診斷方式:需由獸醫進行皮膚鏡檢確診。
貓咪體內寄生蟲
體內寄生蟲大多透過食物、接觸感染動物的排泄物或母貓垂直感染傳播。部分貓咪感染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,因此需特別留意日常行為與排泄狀況。
1. 蛔蟲(Roundworms)
蛔蟲是貓咪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之一,主要透過糞便、污染的環境或食入受感染的小動物(如老鼠)而感染。
- 外觀特徵:長得像白色橡皮筋,長度可達 3~12 公分。
- 感染症狀:腹部膨脹、嘔吐、精神不振、體重下降,有時可在糞便中發現蟲體。
- 風險族群:幼貓最容易感染,也可能經由母乳傳染。
2. 絛蟲(Tapeworms)
絛蟲外型由許多扁平的節片組成,貓咪多透過誤食跳蚤或食入染病獵物而感染。
- 外觀特徵:成熟的節片會隨糞便排出,常附著在肛門周圍,看起來像白色米粒。
- 感染症狀:可能造成腹瀉、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或不穩定。
- 清潔建議:需一併處理跳蚤問題,否則容易再次感染。
3. 鉤蟲(Hookworms)
鉤蟲體型雖小,卻以吸食腸道血液為生,是最具破壞力的寄生蟲之一。
- 感染方式:貓咪可能透過接觸受汙染的土壤、舔食爪子或直接皮膚接觸而感染。
- 症狀表現:輕則營養不良、體重減輕,嚴重 則可能引發貧血、虛弱、甚至致命,尤其對年幼或年老貓咪風險更高。
4. 心絲蟲(Heartworms)
心絲蟲常透過蚊子叮咬傳播,心絲蟲會寄生在貓咪的心臟與肺動脈,導致心肺功能受損。
- 傳染方式:透過蚊子叮咬傳播,雖較罕見,但風險不可輕忽。
- 影響範圍:寄生於心臟與肺動脈,可引發咳嗽、呼吸困難、體力不支,嚴重甚至導致心衰竭
5. 肺蟲(Lungworms)
肺蟲主要寄生在貓咪的肺部與氣管內,通常是因為食入感染的蝸牛、蛞蝓、青蛙或受污染水源而感染。
- 感染來源:多由食入感染的蝸牛、蛞蝓或青蛙而得。
- 症狀表現:慢性咳嗽、呼吸急促、氣喘,易被誤判為氣喘或肺炎。
6. 膀胱蟲(Bladder Worms)
膀胱蟲是寄生於貓咪泌尿系統的寄生蟲,雖不常見,但可能導致一連串泌尿道問題,包括排尿困難與血尿。
- 影響器官:寄生於泌尿道系統。
- 臨床表現:血尿、頻尿、排尿疼痛等膀胱炎症狀,須透過尿液檢查診斷。
建立完整的寄生蟲防護體系
由於幼貓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建議驅蟲頻率應該更密集;至於成貓,則可依生活型態進行調整:
- 經常外出的貓咪:每 3 個月驅蟲一次
- 純室內飼養的貓咪:可將驅蟲間隔拉長為每半年或一年一次
除了驅蟲之外,環境清潔同樣是維持健康的關鍵。建議定期清洗、消毒貓砂盆,並別忘了清潔貓咪的 食具、睡墊等日常用品,避免成為寄生蟲滋生溫床。
飲食方面也不可大意,請避免餵食生食、隔夜食物,這些都有可能攜帶寄生蟲卵或幼蟲。選擇新鮮、符合貓咪營養需求的飼料,並提供乾淨飲水,才能為牠們打好健康基礎。
最後,別忘了定期帶貓咪到動物醫院做健康檢查與糞便檢驗,才能及早發現寄生蟲感染的跡象。獸醫師會根據結果調整驅蟲計劃,並建議最適合的驅蟲產品。
⚠️ 特別提醒:千萬不能拿狗用驅蟲藥給貓咪使用,成分不同可能導致中毒!
相關文章

2025-09-03
毛孩疾病照護
貓蘚是什麼?貓蘚會傳給人嗎?貓蘚症狀、治療與預防統整

2025-09-02
毛孩疾病照護
貓咪突然變瘦要當心!愛貓體重下降原因與照護建議整理

2025-09-02
毛孩疾病照護
貓生產中斷怎麼辦?飼主必看貓咪接生攻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