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前庭症候群常讓狗狗頭歪歪、走路不穩,不少飼主常誤以為是中風。本文完整解析狗狗前庭症候群症狀、原因與治療,並提供日常照護建議,幫助毛孩安全度過危險期。立即點擊,學會判斷與照顧技巧!

狗狗前庭症候群是什麼?
獸醫師分享的文章曾提到,他在門診中,不時會遇到主人慌張帶狗進來,歪頭繞圈子無法站立,飼主緊張地劈頭問道:「醫師!我的寶貝是不是中風了,有沒有救?」但根據多年的經驗,當下告知 可能是前庭神經症候群,需做那些檢查確診及處理。
那什麼是前庭症候群?首先要認識前庭系統。
大腦中的前庭系統,主要負責控制平衡與方向感,一旦出現異常,狗狗就會像喝醉一樣,走路東倒西歪,「前庭症候群」相當於狗狗的平衡系統出問題,這種疾病在老年犬特別常見,而且發病過程非常突然,通常在 24 小時內症狀就會達到最嚴重。
前庭症候群的特性
- 常見於 5 歲以上的中老年犬,尤其是熟齡狗。
- 發病速度快,通常在 24 小時內就會出現明顯症狀。
- 典型表現:步態不穩、頭歪一邊、持續打轉、眼睛左右亂動、噁心嘔吐。
- 沒有特定季節或環境誘發,也不限犬種。
哪些狗狗容易有前庭症候群?
除了 5 歲以上的中高齡犬,部分品種因先天體質,前庭疾病的風險更高,例如:
- 德國牧羊犬
- 杜賓犬
- 秋田犬
- 小獵犬
- 西藏梗犬
這些狗狗可能在 3 個月大時就能被察覺到相關問題。而對於年紀大的狗狗,飼主若看到「突然頭歪或走路像喝醉」的狀況,就要提高警覺。
最重要的是,出現症狀一定要盡快帶去獸醫院檢查,確認是前庭問題還是其他更嚴重的疾病。
狗狗前庭症候群的 症狀有哪些?
前庭症候群的症狀常常讓人以為狗狗中風,以下整理出最常見的幾種狀況,飼主可以快速比對,判斷毛孩是否需要立刻就醫。
1. 頭歪一邊
狗狗的頭會固定往一側傾斜,自己不會轉回來,甚至會往傾斜的方向跌倒或打轉。
2.走路不穩、東倒西歪
平衡系統受影響,走起來像喝醉一樣搖晃,有些狗甚至四肢無法施力,站不穩就跌倒。
3.眼球震顫(Nystagmus)
眼睛會自己快速左右或上下擺動。
4.嘔吐與食慾不振
因為暈眩感太強,狗狗常常會吐,甚至拒絕進食。
(延伸閱讀:狗狗吐嚴重嗎?6招辨別原因與急救處理)
4.過度流口水
控制肌肉的神經受到影響,口水止不住地流下來。
6.精神不佳與嗜睡
毛孩會變得沒活力、不愛走動,有些甚至會昏睡。
(圖片來源:Freepik)
其他可能伴隨的症狀
- 顏面神經失調(例如一邊臉下垂、眼皮鬆弛)。
- 行為改變:不停原地打轉或繞圈圈走。
- 聽力受損,對飼主呼叫反應變慢或沒有反應。
- 嚴重時可能伴隨流鼻涕、嗜睡、精神不濟、昏迷等狀況。
如果狗狗同時出現頭歪、走不穩、眼球亂轉,幾乎可以確定是前庭系統異常。這種情況一定要盡快送醫,避免拖延造成更多併發症。
狗狗前庭症候群的原因
了解了症狀之後,你一定很想知道,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毛孩變成這樣?其實,前庭症候群發生的原因,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:「周邊型」和「中樞型」。
簡單來說,一個跟耳朵有關,另一個則跟腦部有關,而大多數狗狗遇到的都是比較常見的「周邊型」。
周邊型前庭症候群(耳朵相關)
這類型主要是出現在內耳或前庭神經出問題,這種狀況通常比較好診斷和治療,也佔了發病原因的大多數。常見的原因有:
- 老年性特發性:老狗常有前庭症候群,尤其好發在 9 歲以上的熟齡狗狗身上。它的發病原因不明,但症狀通常會在一夜之間突然出現。雖然聽起來很嚇人,不過別太擔心,這種情況在適當的照顧下,多數狗狗都能在幾天到幾週內慢慢恢復。
- 中耳或內耳發炎:耳朵感染發炎如果太嚴重,可能影響到前庭系統。
- 外傷或中毒:耳朵受到外力撞擊,或是接觸到某些會傷害神經的藥物或毒素,例如特定抗生素或殺蟲劑,都有可能引起。
- 耳道腫瘤:耳朵長了息肉或腫瘤壓迫到前庭神經。
周邊型的特徵是「症狀明顯,多數可治療」,像是突然歪頭、走路不穩,但只要找出原因,多數情況能改善。
中樞型前庭症候群(腦部相關)
中樞型則和腦幹或小腦相關,屬於比較嚴重、複雜的類型。可能的原因包括:
- 腦部腫瘤或發炎 :腦部長了腫瘤,或是發生腦膜炎,都可能影響到平衡系統。特別是馬爾濟斯、吉娃娃、迷你貴賓等小型犬,因基因遺傳較容易出現腦膜炎。
- 腦血管問題 :類似人類的中風,腦部血管出血或阻塞,也可能導致前庭症候群。
- 中毒或營養缺乏:某些毒物、藥物會直接傷害腦部神經。
- 外傷或先天異常 :嚴重撞擊或腦部發育缺陷也可能導致。
中樞型除了走路不穩,還可能伴隨垂直眼球震顫、四肢無力、意識遲鈍等神經症狀,比周邊型更難診斷、治療。
狗狗前庭症候群怎麼辦?治療與日常照顧都超重要!
看到狗狗失去平衡感、站都站不穩,飼主一定會很心疼。但別太擔心,第一步請先帶去獸醫院做檢查。因為前庭症候群的成因有很多,只有透過完整診斷,才能找到正確治療方式。除了醫療處置,日常照顧也非常重要。
獸醫怎麼診斷?
獸醫師曾撰文分享,獸醫通常會依據狗狗的病史與臨床狀況,安排以下檢查:
- 基本理學生化檢查: 獸醫會先詢問 狗狗發病的狀況,並檢查身體狀況,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。
- 影像學檢查: 如果懷疑是腦部問題,會進一步安排像是 CT 或 MRI 等影像檢查,透視狗狗的大腦和耳朵,找出有沒有腫瘤或發炎。
- 耳道檢查: 因為周邊型前庭症候群多半和耳朵有關,獸醫會仔細檢查狗狗的耳道,看看有沒有發炎、感染或異物。
- 神經學評估: 透過一些簡單的測試,觀察狗狗的反應,初步判斷問題是出在周邊神經還是中樞神經。
另外如果獸醫師對中醫有所涉略,除了從西醫觀察症狀之外,也會從中醫辨證,觀察狗狗是否出現舌紫而膩、脈弱細微、眼風症。
治療方式與支持性療法
確定病因後,治療方向就會更明確。治療方式主要分為兩種,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,但不管哪一種,支持性療法都非常重要。
- 藥物治療: 如果是耳道感染引起的,獸醫會開立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;如果是腦膜炎,則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劑。
- 手術治療: 如果是因為耳道或腦部有腫瘤,就需要透過手術、化療或放射線治療來移除病灶。
- 支持性療法: 這是狗狗復原期間的關鍵!獸醫會給予止吐、止暈的藥物,幫狗狗緩解不適。另外,像高壓氧治療、針灸、中藥調理也都是可以選擇的輔助療法,能幫助狗狗更快恢復。
值得一提的是,針對老狗前庭症候群最常見的「老年性特發性」類型,雖然沒有明確原因,但在支持治療與照顧下,多數能在 2–3 週逐漸改善。
日常照顧建議
飼主在家中的細心照護,能大大影響狗狗的恢復速度:
- 環境安全:避免光滑地板,準備防滑墊,防止跌倒。
- 飲食照護:鼓勵少量多餐,必要時協助餵食。
- 休息空間:提供安靜、柔軟的角落,減少驚嚇與壓力。
- 復健陪伴:協助毛孩慢走、練習站立,增進平衡感。
狗狗前庭症侯群實際案例分享
前庭症候群的恢復情況,每隻狗狗都不太一樣。有些很快就改善,有些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養。獸醫師則在文章中分享過三個不同年齡、不同狀況的案例,讓飼主能更有概念。
案例一:高齡混種犬「奧斯丁」
- 毛孩資料: 17 歲,母,米克斯
- 發病狀況: 突然開始嘔吐、一直轉圈圈、站不穩,連眼睛都在快速晃動。
- 診斷: 經過 CT 輔助檢查後,確認為前庭症候群。
- 治療方式:
- 住院治療,先用抗眩暈藥物、點滴補充水分,控制暈眩與脫水。
- 中醫搭配針灸輔助治療:內關(PC6)、百會(GV20)、風府(GV16)、 風池(GB20)、腎俞(BL23)。
- 後續追蹤: 前兩週住院觀察,第三週出院回家後,開始能站立和自主吃飯。雖然留下了一點點歪頭的後遺症,上下樓梯也需要人幫忙,但生活品質還算不錯,兩年半後才自然離世。
這個案例告訴我們,即使是高齡狗狗,只要及時治療,症狀還是能大幅改善,甚至能繼續陪伴我們很長一段時間。
案例二:工廠守門犬「小黃」
- 毛孩資料: 15 歲,公,米克斯
- 發病狀況: 也是突然出現嘔吐、轉圈圈和站不穩的症狀。
- 診斷: 主人在工廠飼養,沒有做完整影像檢查,由望診、脈診浮細數暫時診斷為犬前庭症候群。
- 治療方式:
- 使用抗眩暈藥物,靜脈注射點滴補充,控制急性暈眩發作,及嘔吐所導致的脫水症狀。
- 中醫搭配針灸輔助治療:內關(PC6)、百會(GV20)、風府(GV16)、 風池(GB20)、腎俞(BL23)。
- 後續追蹤: 治療後一週狀況穩定下來,出院回家調養後,食慾和活力恢復正常。半年後回診,雖然頭還是有一點點歪,但其他方面都恢復得很好。
這個案例顯示,就算沒有最精密的檢查,透過專業獸醫的經驗判斷和治療,也能讓狗狗迅速恢復。
案例三:9 歲雪納瑞「豆豆」
- 毛孩資料: 9 歲,公,雪納瑞
- 發病狀況: 嘔吐、轉圈圈,站都站不穩、眼球震顫。
- 診斷: 依臨床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後,結合中醫脈診,暫時判斷為前庭症候群。
- 治療方式:
- 主人捨不得讓豆豆住院,因此改採門診治療
- 使用抗眩暈藥物口服
- 中醫搭配針灸輔助治療:內關(PC6)、百會(GV20)、風府(GV16)、 風池(GB20)、腎俞(BL23)。
- 後續追蹤: 治療後一週,豆豆就恢復了精神和活力,能和主人一起出門散步。
這個案例說明,如果狗狗的狀況相對穩定,飼主可以跟獸醫討論,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模式,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也能好好恢復。
綜合以上三個案例,我們可以發現,雖然狗狗前庭症候群看起來很可怕,但只要及時帶毛孩就醫,並耐心給予適當的照顧,大部分狗狗都能恢復得不錯。即便留下輕微的後遺症,也不會影響牠們的生活品質。所以,下次遇到這個情況,別再傻傻地以為是中風,趕快帶牠們去看醫生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