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貓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飼主容易忽略的隱形疼痛。當毛孩走路一拐一拐、不愛跑跳,甚至脾氣變差時,很可能就是關節炎在作祟。本文帶你全面 了解貓咪狗狗關節炎成因、症狀、專業治療和日常照護!

犬貓退化性關節炎是什麼?
獸醫師曾撰文解釋,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「非傳染性」且「漸進式」的關節疾病。
它主要影響犬貓的活動關節(也稱為滑液關節)。當關節長期累積磨損與耗損後,就會開始出現以下變化:
- 關節液變少: 關節內的潤滑液減少,導致磨擦力增加。
- 軟骨磨損變薄: 覆蓋在關節骨頭上的軟骨,因為磨損而變得越來越薄。
- 骨頭直接磨擦: 軟骨磨損後,關節兩端的骨頭會直接互相磨擦。
- 骨刺增生: 為了應對磨損,關節骨會增生多餘的骨頭(骨刺),這不僅會限制關節活動,也會影響周邊血流供應,導致軟骨更難修復。
- 周邊組織發炎: 包含肌腱、韌帶和肌肉在內的軟組織也會因此發炎、腫脹。
退化性關節炎症狀
退化性關節炎是犬貓常見的老年慢性病。當狗狗貓咪因為跑跳、運動過度,或是因為體型、基因、舊傷等原因,導致關節結構不穩定時,經過長期的累積與耗損,就可能引發關節發炎與壓迫。
關節炎不僅會影響狗狗貓貓的活動力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慢性疼痛,大大降低牠們的生活品質。獸醫師也曾撰文提醒,當毛孩出現以下行為時,飼主就應該多加留意:
- 起身困難
- 上下樓梯或上下車時出現猶豫不決或困難感
- 行走步伐變小或甚至跛行
- 活動力減退,不願跳、不願奔跑
- 如廁蹲坐困難,且可能出現未在定點上廁所或亂尿尿表現
- 不願被觸碰到特定關節處
- 會去過度舔拭或啃咬特定關節處
- 肉眼或許可見到關節處腫大
- 可能出現患部區域肌肉萎縮
- 當疼痛感越發嚴重時,則可能出現精神沈鬱、食慾下降
簡單來說,發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紅、腫、熱、痛。在關節處可能會看到發紅、腫脹等外觀。此外,因為疼痛和僵硬,還可能出現行動遲緩、肌肉萎縮,甚至在活動時聽到關節發出摩擦聲。
(圖片來源:Freepik)
許多時候,毛孩表現出來的疼痛感並不那麼明顯,這讓飼主容易誤以為牠們只是單純因年紀大了而活動力下降,進而忽略了關節疼痛的問題。因此,除了定期健康檢查之外,建議七歲以上的犬貓可以透過影像學檢查(例如X光),來追蹤關節、軟骨和韌帶的變化,及早發現問題。
(延伸閱讀:狗年齡換算攻略!一表看懂狗狗壽命Top10、狗狗年齡對照)
犬貓退化性關節炎原因
獸醫師的衛教文章說明,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相當多元,從先天性的身體結構,到後天的生活習慣都有可能。簡單來說,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大類:
1. 先天性關節發育不全
2. 後天因素與生活習慣
即使天生關節結構正常,後天的生活方式也可能造成關節負擔,進而導致退化性關節炎。
- 運動傷害或過度使用: 經常跑跳或運動過度的狗狗(例如獵犬),關節容易因為頻繁的受力而受損。
- 舊傷: 過去曾受過外傷,或關節有過舊傷的毛孩,關節的穩定性會受到影響,也可能提早出現退化。
- 肥胖與體重過重: 體重過重會對關節造成額外壓力,加速軟骨磨損。
- 自然老化: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。隨著年齡增長,犬貓的身體機能逐漸老化,關節軟骨也會自然退化,通常在六到七歲之後,老化現象會變得更明顯。
犬貓退化性關節炎常發生的 位置
獸醫師曾撰文指出,雖然全身的活動關節都有可能發生退化性關節炎,但以下四個部位是最常見的發病區域:
- 肩關節
- 肘關節
- 髖關節
- 膝關節
這些關節不僅是活動度較大的重要部位,從結構來看,前後肢的關節位置也呈現水平對應的關係:
- 前肢的肩關節對應後肢的髖關節
- 前肢的肘關節則對應後肢的膝關節
如何診斷與治療犬貓退化性關節炎?
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主要是「改善毛孩的生活品質」。診斷時,獸醫師除了會透過詳細的問診、理學檢查和神經學檢查外,通常還會安排影像學檢查來確認骨關節的狀況。
- 影像學檢查: 獸醫師會拍攝不同區域與角度的 X 光片,來判斷關節與骨頭的受損程度。如果懷疑有其他骨骼或軟組織問題,則可能需要進一步安排超音波、斷層掃描(CT)、核磁共振(MRI)或關節鏡等更精密的檢查。
治療方式的選擇
退化性關節炎沒有單一的「黃金準則」治療方式,因此獸醫師會根據每隻毛孩的狀況,與飼主討論並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1.藥物與保守治療
這是最常見且初步的治療方式,目的是抑制發炎、減輕疼痛。
- 口服藥物: 獸醫師可能會開立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(NSAIDs),或搭配其他中樞神經止痛劑。不過,長期服用這類藥物可能會對腸胃和腎臟造成負擔,因此必須在獸醫師的指示下謹慎使用。
- 保健食品: 如果症狀輕微,可以搭配含有葡萄糖胺、軟骨素等成分的營養品,或是富含 Omega-3 脂肪酸的深海魚油、綠唇貽貝,來補充關節所需的營養,並幫助減緩發炎反應。
2.物理治療與再生醫療
- 物理治療: 除了藥物,獸醫師也可能建議搭配物理治療來舒緩不適,例如雷射、震波等,幫助恢復關節功能。
- 再生醫療: 近年來,再生醫療也是一種較新的治療選擇。透過注射玻尿酸、PRP(高濃度血小板血漿)、外泌體或幹細胞,來促進組織修復並減輕發炎反應。
3.外科手術與其他療法
當保守治療效果不佳,或是退化性關節炎已經影響到毛孩的日常生活時,就可能需要考慮更積極的治療方式。
- 外科手術: 若關節問題是由於結構異常(如髖關節異位)所引起,獸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外科手術,如關節固定或關節置換。不過,手術有麻醉和術後感染等風險,且術後需要搭配積極復健,並不適合所有年邁或身體狀況較差的毛孩。
- 中醫針灸: 有些飼主也會選擇針灸作為輔助治療。針灸是透過刺激穴位來促進血液循環、分泌腦內啡,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。然而,針灸療程需要長時間配合,且對部分患有其他疾病(如心臟病、腎臟病)的毛孩並不適合,若動物對針灸感到焦慮或緊張,也可能造成額外壓力。
如何在家照顧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毛孩?
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不可逆的退化性疾病,雖然無法治癒,但只要透過妥善的居家照護,還是能有效延緩病情惡化,並大幅提升毛孩的生活品質。以下幾點是獸醫師分享給飼主可以努力的方向:
1. 打造無障礙的友善環境
- 減少高低差: 盡量降低或減少家中行走區域的高低落差,避免毛孩頻繁跳上跳下,減少關節受力。可以利用斜坡或輔助階梯,幫助牠們上下沙發或床鋪。
- 鋪設防滑墊: 在磁磚、大理石或光滑的木地板上鋪設防滑墊,避免毛孩因為打滑而導致關節受傷。
- 選用合適的用品: 選擇走入式貓砂盆,減少貓咪跨越的動作。若毛孩行動力變差,應準備柔軟的軟墊,避免長時間臥躺在同一側而產生褥瘡。此外,也可以考慮使用輪椅或輔具來幫助牠們行走。
2. 積極日常觀察與體重控制
- 觀察精神與食慾: 平時要仔細觀察毛孩的精神、食慾,以及排便排尿狀況,若出現異常,可能是疼痛所導致,應立即就醫。
- 維持理想體重: 控制體重是保護關節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原則。體重過重會加重關節負擔,加速磨損,因此維持理想體態能有效減緩關節炎症狀。
- 維持肌肉量: 即使行動不便,也應在獸醫建議下進行適度且低強度的運動,例如輕鬆的散步或伸展拉筋,有助於維持肌力與關節靈活度。
(延伸閱讀:狗狗關節炎吃什麼最有幫助?3 類營養關鍵一次看懂)
3. 搭配專業醫療與保健品
- 按時用藥與定期回診: 務必遵從醫囑按時給予口服藥物,並定期回診追蹤,讓獸醫師掌握毛孩的復原狀況。
- 補充關節保健品: 可以適量補充含有葡萄糖胺、軟骨素、玻尿酸、Omega-3 脂肪酸、MSM 或膠原蛋白等成分的保健品,幫助修復關節軟骨、舒緩不適。
- 謹慎用藥: 值得注意的是,千萬不要自行給予人類的止痛藥,因為成分與劑量對毛孩來說可能過量,甚至造成藥物中毒而致命。
溫馨提醒
當有發現家裡的狗狗貓貓行走步態好像與平常不同,或開始逐漸出現退步,記得就要帶去給醫師檢查喔!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及預防,將可以延緩病症的惡化速度並改善生活品質。
原文授權單位與合作獸醫師
本文引用資料由牧騰生技授權。
- 作者:張軒祐獸醫師
- 現職:寵樂動物醫院主治獸醫師
- 學歷: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學士學位
- 專長:一般犬貓內外科、犬貓心臟科、犬貓腎臟科、老年犬貓醫學
- 講師經歷:
- 新北市板橋動物之家毛寶貝生命教育園區老年寵物基礎課程
- 台北市寵物職業員工會老年寵物安養照護課程
- 哈寵誌【哈寵小學堂】單元錄製○哈寵誌顧問團合作獸醫師
- 輔仁大學進修推廣部老年寵物課程講師
- 華岡興業基金會寵物長照培訓課程講師
- 大自然科學台北校【毛小孩之戀獸醫營】
- 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老年寵物課程講師
相關文章

2025-09-23
毛孩疾病照護
狗狗吐了怎麼辦?教你6招辨別原因與急救處理

2025-09-23
毛孩疾病照護
貓生產中斷怎麼辦?飼主必看貓咪接生攻略!

2025-09-23
毛孩疾病照護
貓咪突然變瘦要當心!愛貓體重下降原因與照護建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