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清耳朵怎麼做較安全?狗狗的耳朵是容易藏汙納垢的部位,需要定期維護。本文解析耳道結構、高風險犬種與感染徵兆,教你正確清潔步驟與禁忌、就醫警訊與清潔週期,並提供清耳用品選擇、洗澡後乾耳與日常觀察重點。

為什麼狗狗需要清耳朵?

狗狗的耳道環境溫暖又潮濕,如果缺乏適當護理,很容易成為細菌與黴菌的天堂。許多飼主以為狗狗耳朵不需要特別照顧,等到發現異味或看見狗狗不停甩頭時,往往已經出現感染問題。
狗狗耳道呈現 L 型設計
許多飼主不知道,狗狗的耳道呈現特殊的 L 型結構,先垂直下降、再水平延伸。這種設計讓耳垢容易在轉彎處累積,形成清潔上的死角。
當耳垢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堆積,會為細菌、黴菌和酵母菌提供理想的繁殖條件,引發外耳炎或中耳炎。初期症狀包括耳朵分泌物增加、出現異味,以及狗狗頻繁搔抓耳朵。
如果不及時處理,感染會持續惡化。嚴重的中耳炎甚至會影響狗狗的平衡感,導致走路歪斜或站立不穩。因此預防狗狗耳炎的關鍵,就在於定期清潔,避免耳垢過度累積。
哪些犬種特別需要注意?
並非所有狗狗都有相同的風險。某些犬種因為生理構造特殊,特別容易出現耳道疾病。
- 垂耳犬種:垂耳犬種為高風險族群,如米格魯、可卡犬等品種,因為耳朵下垂遮蔽耳道,導致空氣流通不良。悶熱不通風的環境讓耳道內濕度大增,成為感染的溫床。
- 耳道長毛犬種:也需要特別留意,如約克夏、雪納瑞、馬爾濟斯、貴賓犬的耳道內會長出細毛,這些毛髮會阻塞耳道、妨礙通風。毛髮還會吸附耳垢和分泌物,讓清潔變得更加困難。
- 大耳犬種:則容易出現耳血腫問題。當狗狗因為耳朵不適而過度甩頭時,耳殼內的血管可能破裂,造成血液積聚。這種情況在黃金獵犬、拉不拉多等大耳品種特別常見。
如果你的狗狗屬於這些犬種,就需要更頻繁地進行耳朵檢查。每週至少檢查 1 次,並根據耳道狀況決定清潔頻率。
飼主必知的 NG 清耳朵做法!
許多飼主擔心耳垢累積想清理,卻用了錯誤的方式,反而造成更大傷害。
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使用棉花棒深入耳道。
狗狗的耳道上皮細胞非常柔軟且脆弱,,表面布滿密集的血管和神經末梢,任何粗暴的清潔動作都可能造成出血或疼痛。
用棉花棒伸進去亂挖,很容易刺傷這層敏感組織,造成疼痛和發炎,且棉花棒可能將耳垢推得更深,讓問題變得更難處理。
更糟糕的是,由於耳膜位於 L 型轉彎的深處位置,肉眼無法直視,不當清潔還可能造成耳膜破裂的嚴重後果。一旦耳膜受損,不僅會影響聽力,還可能讓感染擴散到內耳,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。
如何幫狗清耳朵才安全?
許多飼主擔心自己操作會傷害寵物,但只要掌握專業步驟,在狗狗洗澡時一併操作,就能輕鬆完成耳朵護理。
清潔用品的正確選擇標準
市面上的寵物清耳產品種類繁多,飼主應該選擇寵物專用配方,專為狗狗設計的清耳液 pH 值適中,不會刺激敏感的耳道黏膜。清耳液可分為 3 種類型:
- 日常保養型:溫和配方,適合健康耳朵的例行清潔,通常每週使用一次。
- 治療型:含較強的清潔或抗菌成分,需在獸醫師指導下使用,適合有輕微感染的狀況。
- 敏感肌專用:無香料、低刺激配方,適合皮膚容易過敏的狗狗。
輔助工具的選擇同樣重要。建議準備柔軟的棉花或醫療用紗布,用來擦拭外耳廓。如果想使用棉棒,請選擇寵物專用軟頭棉棒,前端較大且柔軟,可避免誤傷耳道。千萬不要使用人用的細長棉花棒,這類工具太容易深入耳道造成傷害。
有些飼主會選擇寵物專用濕巾,這種產品方便快速,適合外出時使用。但要注意,濕巾只能清潔外耳廓,無法深入清潔耳道內部,因此不能完全取代清耳液。
8 步驟完整清耳流程
了解如何幫狗清耳朵的正確步驟,能讓整個過程更順利。獸醫師建議的標準流程共有 8 個步驟,每個環節都不可省略。
步驟 1:準備適溫的清耳液
使用前先將清耳液或生理食鹽水放入溫水中加溫。清耳液的溫度應該是微溫,摸起來跟體溫差不多。過冷的液體會刺激耳膜,讓狗狗感到不適;過熱則可能造成燙傷。
步驟 2:讓狗狗保持放鬆
選擇安靜的環境,用溫柔的語氣安撫狗狗。可以先輕撫牠的頭部和耳朵,讓牠習慣被觸碰。如果狗狗過於緊張,不妨先給予零食獎勵,建立正面連結。
步驟 3:充分滴入清耳液
輕輕提起耳廓,將清耳液滴入耳道。不用擔心滴太多,耳膜會自然阻擋液體進入內耳。通常中型犬需要 5~8 滴,大型犬可以多滴一些。清耳液裡的肥皂成分會開始分解耳道內的分泌物。
步驟 4:按摩耳根至少 40 秒
這是整個流程中最關鍵的步驟。將手指放在耳朵根部外側,以畫圓方式輕柔按摩。你會聽到清耳液在耳道內「咕嚕咕嚕」的聲音,這代表液體正在充分作用。按摩時間至少要 40 秒,才能確保耳垢完全溶解。
步驟 5:放開讓狗狗甩頭
按摩完畢後,退開一步讓狗狗自然甩頭。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,狗狗甩頭的力量能將溶解的耳垢和多餘的清耳液甩出來。飼主要做好準備,因為甩出的液體可能會噴得到處都是。
步驟 6:擦拭可見的外耳部分
用乾淨的棉花或紗布,輕輕擦拭外耳廓和耳道口。只清理眼睛看得到的地方,絕對不要將任何工具深入耳道。如果有使用寵物軟頭棉棒,也只能在最外層輕輕擦拭。
步驟 7:必要時使用溫生理食鹽水
如果耳朵特別髒,可以用溫生理食鹽水再沖洗一次。方法與清耳液相同,滴入後按摩,再讓狗狗甩頭。生理食鹽水能進一步沖走殘留物。
步驟 8:自然乾燥或輕按吸水
清潔完成後,讓剩餘水分利用狗狗體溫自然蒸發。如果耳朵內還有較多液體,可以用乾淨紗布輕輕按壓外耳道口,吸收多餘水分。不要用力擦拭或摩擦,以免刺激皮膚。
整個安全清潔狗耳朵的過程大約需要 5~10 分鐘。如果狗狗的耳朵不算太髒,1 週清理 1 次即可。洗完澡後也是清耳朵的好時機,因為此時狗狗已經習慣被清潔的感覺。
清耳過程的 6 大嚴格禁忌事項
知道哪些行為絕對不能做,與學習正確步驟同樣重要。許多耳道傷害都源自於飼主的不當操作,以下是清耳時必須避免的行為。
1. 禁止將硬物深入耳道
這是最常見也最危險的錯誤。棉花棒、挖耳勺、牙籤等任何硬物都不可以伸進耳道。狗狗的耳道呈 L 型,深入挖掘可能刺穿耳膜,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。即使是軟頭棉棒,也只能在外耳道口輕輕使用。
2. 禁止用力挖、掏、摳耳垢
有些飼主看到耳垢就想立刻清除,於是用指甲或工具用力摳挖。這種行為會傷害耳道皮膚,導致發炎甚至出血。正確做法是依靠清耳液的化學作用來溶解耳垢,而非物理方式挖除。
3. 禁止使用不當溫度的清耳液
冷水會讓狗狗感到不適,可能引起暈眩;熱水則會燙傷敏感的耳道組織。清耳液的溫度應該接近體溫,摸起來微溫即可。使用前務必先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。
4. 禁止在狗狗掙扎時強行清潔
如果狗狗劇烈反抗或表現出恐懼,應該立即停止 。強行進行可能造成意外傷害,也會讓狗狗對清耳產生負面記憶。建議分次進行,搭配零食獎勵,逐步建立信任感。
5. 禁止只清潔一側耳朵
許多耳朵問題如耳螨感染,通常兩側同時存在。只清潔一邊會讓另一邊的病原體交叉感染,導致問題反覆發作。務必兩邊耳朵一起處理,才能達到完整的清潔效果。
6. 禁止使用人用產品或民間偏方
人用的清耳液、雙氧水、酒精等產品,pH 值不適合狗狗使用。網路上流傳的醋、茶葉水等偏方更是危險,可能造成化學性灼傷。請只使用獸醫師推薦的寵物專用產品。
遵守這些禁忌事項,就能大幅降低清耳過程中的風險。記住,溫柔和耐心是安全清潔狗耳朵的最重要原則。如果遇到任何不確定的狀況,建議先諮詢獸醫師,不要自行嘗試可能造成傷害的方法。
健康耳朵與耳朵感染的差異
正常健康的狗狗耳朵應該呈現淡粉紅色,表面乾淨無異味。如果有少量分泌物,顏色應該是透明或淡黃色。輕輕觸摸時,狗狗不會出現疼痛或抗拒反應。
問題耳朵則會展現出明顯的異常徵兆。耳道內壁可能變得紅腫,甚至出現增厚現象。分泌物會明顯增加,顏色轉為深褐色、黑色或黃綠色。
異味是判斷耳朵問題的重要指標。健康的耳朵幾乎沒有味道,但發炎或感染的耳朵會散發出難聞的酸臭味或腐敗味。這種氣味來自細菌或酵母菌的過度增生。
耳垢的顏色和質地也能透露重要訊息。如果出現像咖啡渣一樣的深色乾燥耳垢,很可能是耳螨感染的徵兆。事實上,90% 的貓狗耳朵問 題都源於耳螨感染,這種寄生蟲會造成典型的咖啡渣樣分泌物。
不可忽視的就醫警訊
某些症狀出現時,代表狗狗耳道感染可能已經相當嚴重,需要立即就醫。持續搔抓耳朵或頻繁甩頭是最常見的警訊。狗狗會用後腳不停抓耳朵,甚至抓到破皮流血。
歪頭是另一個需要高度警覺的症狀。當狗狗持續將頭偏向一側,可能表示內耳已經受到影響。平衡感的異常會讓狗狗走路時身體傾斜或搖晃不穩。
觸摸耳朵時的疼痛反應也不容輕忽。如果狗狗一碰到耳朵就躲開、發出哀鳴或出現攻擊行為,代表耳道已經處於嚴重發炎狀態。這時候千萬不要嘗試自行清潔,應該盡快帶去獸醫診所檢查。
以下症狀需要立即就醫:
- 耳朵有膿樣或血樣分泌物流出
- 耳道明顯腫脹,幾乎看不到耳道開口
- 聽力突然明顯下降,對聲音反應變差
- 出現發燒、食慾不振等全身性症狀
- 流淚增加(耳朵不適可能影響淚腺)
外耳炎如果沒有及時治療,可能惡化成中耳炎甚至內耳炎。這些深層感染不僅治療困難,還可能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失或平衡障礙。因此,一旦發現異常症狀,早期診斷和治療永遠是最佳策略。
定期檢查狗狗的耳朵狀況,能幫助你在問題初期就發現異常。養成每週觀察耳朵的習慣,配合正確的清潔方式,就能大幅降低嚴重耳道感染的風險。
相關文章

2025-10-26
毛孩美容護理
狗狗洗澡頻率多久一次?依毛長、膚質與季節正確清潔指南

2025-10-23
毛孩美容護理
狗狗洗澡教學|3 步驟 + 7 大注意事項,讓狗狗安心洗澡

2025-10-23
毛孩美容護理
貓洗澡會死嗎?避開5大貓咪洗澡禁忌,教你訓練貓洗澡S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