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狗狗拉肚子時,適當的飲食調整有助於穩定腸胃、加快恢復。以下整理出腹瀉期間可食用的溫和食材、禁忌食物,以及餵食方式與觀察重點,幫助飼主安心應對毛孩的腸胃不適。

狗狗拉肚子可以吃什麼?
(圖片來源:Freepik)
當狗狗出現腹瀉時,飼主的第一步應是讓腸胃適當休息。
在前 12~24 小時內(幼犬除外),建議暫停餵食主食,僅提供少量清水或白粥水,以避免腸道進一步刺激。待狗狗精神狀況穩定、拉肚情形趨緩後,可開始提供溫和、易消化的清淡食物,並採取「少量多餐」的餵食方式。
以下整理出 6 種適合腹瀉期間餵食的食材與建議用法,幫助毛孩腸胃慢慢恢復正常。
1. 白米飯與雞胸肉(3:1 配比)
煮熟的白米質地柔軟、消化率高,是穩定腸胃的理想主食。搭配去皮去骨、以清水水煮的雞胸肉,可提供優質、低過敏風險的蛋白質來源。此組合為經典的「溫和飲食」基礎配方,適合大多數腸胃不適的狗狗食用。
建議份量:
- 小型犬:1/4 杯白飯+2~3 塊雞丁
- 中型犬:1/2 杯白飯+4~5 塊雞丁
- 大型犬:3/4 杯白飯+6~8 塊雞丁
餵食頻率:每日分為 4~6 餐,採「少量多餐」方式減輕腸胃負擔。
2. 南瓜泥與地瓜
這兩種食物可以作為白米飯的部分替代品。南瓜與地瓜富含可溶性纖維,能幫助糞便成形、安撫腸道,同時提升狗狗食慾。南瓜天然甜味較高,多數狗狗接受度佳;地瓜則具備穩定能量與維生素 A,是另一個好消化的澱粉來源。
- 建議用法:可混入主食中,每餐加入 1~2 小匙。
- 餵食頻率:每餐可搭配主食餵食,建議每日不超過 3 次。
3. 炒雞蛋(不加油)或水煮蛋黃
雞蛋是容易吸收的高品質蛋白,尤其蛋黃的過敏風險較低,適合當作副食補充,不過仍建議少量餵食,避免造成腸胃負擔。
建議份量:
- 小型犬:1/4~1/2 顆蛋
- 中大型犬:1 顆蛋內
餵食頻率:每日 1 次即可,建議與主食分開餵食,避免一次攝取過多脂肪。
4. 益生菌+電解質補充
腹瀉會導致腸道菌叢失衡與脫水,適時補充益生菌與電解質可協助腸道恢復健康。建議使用犬用專用產品,勿使用人用劑型替代。
建議補充方式:
- 益生菌:依獸醫指示使用,不自行加量
- 電解質:可使用寵物專用電解質粉、無鹽雞湯、白粥水等方式補水
餵食頻率:建議於兩餐之間提供,避免與主食同時餵食,以免影響吸收。
5. 嫩豆腐
嫩豆腐是植物性蛋白的良好來源,結構單純、含水量高、脂肪含量低,適合過了拉肚子初期、腸胃逐漸穩定後的狗狗,且冷藏取出即可食用,無需烹調,食材更單純。
建議份量:
- 小型犬:約 1 大匙
- 中型犬:約 2 大匙
- 大型犬:約 3 大匙
餵食頻率:每日 1~2 次,可混入主食中或單獨餵食。
❌ 狗狗拉肚子時應避免的食物
以下食物會加重腸胃負擔、增加腹瀉風險,拉肚子期間請全面避開:
- 高脂肪食物:培根、香腸、肥肉部位
- 奶製品:牛奶、起司、優格
- 刺激性食物:洋蔥、大蒜、辣椒、胡椒
- 高纖維食物:玉米、豆類、堅果
- 人工添加物:含防腐劑、色素、香料的加工食品
生食和半生不熟的食物也應該完全避免,因為細菌感染可能是腹瀉的原因之一,生食會增加感染風險。所有食物都應該充分烹調,確保食品安全。
💡 餵食份量與頻率建議
腹瀉期間的餵食方式,建議採取「少量多餐」的策略,以減輕腸胃負擔、避免一次進食過多造成再次不適。將一天的食物份量平均分為 4~6 餐,每餐間隔約 2~3 小時,讓腸胃有充足時間進行消化吸收。
以白米飯+水煮雞胸肉為例,建議份量如下:
- 小型犬(10 公斤以下):每餐 1/4 杯白米飯配 2~3塊雞胸肉丁
- 中型犬(10~25 公斤):每餐 1/2 杯白米飯配 4~5 塊雞胸肉丁
- 大型犬(25 公斤以上):每餐 3/4 杯白米飯配 6~8 塊雞胸肉丁
📌補充建議與觀察重點:
- 若狗狗拒食,請勿強迫餵食,可改提供少量溫熱雞湯或白粥水,提升食慾。
- 可記錄每日餵食時間、食用量、便便狀況與精神表現,作為評估依據。
- 當狗狗的排便逐漸恢復正常後,可逐步增加單次餵食量,同時延長餵食間隔。
- 一般情況下,狗狗恢復到正常飲食節奏大約需要 5~7 天,期間仍需密切留意有無再次拉肚或其他異常徵象。
為什麼狗狗拉肚子?哪種情況要就醫?
狗狗拉肚子是常見的腸胃問題,但原因多樣,從飲食改變到嚴重感染皆可能造成。部分情況可經過短暫休息與飲食調整自行改善,但若出現特定症狀,飼主就必須提高警覺、儘早就醫,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。
狗狗拉肚子的常見原因
1. 飲食相關
- 突然更換飼料:腸胃尚未適應新的配方,易導致暫時性腹瀉
- 誤食異物:如垃圾、路邊不明物、調味過重的人類食物
- 進食過快或暴飲暴食:導致消化不良,腸胃無法負荷
2. 感染與疾病
- 腸胃道發炎:如犬小病毒、細菌感染或慢性腸道疾病
- 寄生蟲感染:蛔蟲、絛蟲、球蟲等會破壞腸道黏膜
- 藥物副作用或中毒:某些藥物或人類藥品誤食可能刺激腸胃
3. 環境壓力或天氣變化
- 心理壓力:搬家、陌生人、分離焦慮等可能引起腸胃反應
- 氣候變化:季節交替、溫差大時,腸胃也可能變得敏感
怎麼判斷要不要就醫?
觀察狗狗的便便與整體狀況,是評估是否需要就醫的關鍵。以下情況建議盡快就醫:
- 一天拉肚子超過 3 次,且持續惡化
- 出現血便、黑便或水狀便
- 同時出現嘔吐、發燒、明顯脫水或精神不佳
- 幼犬、年長犬或慢性病患腹瀉超過 12 小時未改善
- 便便顏色異常(紅、黑、灰白色)或有惡臭異常氣味
狗狗拉肚子精神還好,可以先怎麼處理?
若狗狗精神尚可、僅有輕微腹瀉,可先觀察 12–24 小時,並:
- 暫停主食,改提供白粥水、無鹽雞湯等流質補水
- 避免餵食刺激性或高脂食物
- 補充水分,防止脫水(可用湯匙餵水或加少許湯汁提升意願)
若狀況未改善或症狀加劇,請儘速帶狗狗至動物醫院檢查。
狗狗腸胃恢復期的照顧重點
狗狗腹瀉後的腸胃調理,重點在於「溫和」、「 漸進」與「觀察」:
- 優先採用單一蛋白+簡單碳水的溫和食材,如白飯搭配水煮雞胸肉、嫩蛋泥等,降低腸胃負擔。
- 初期建議從原本食量的 1/4 開始餵食,逐步增加份量。
- 採少量多餐原則,每天餵食 4~6 餐,每餐間隔 2~3 小時為佳。
- 當便便逐漸成形、頻率穩定後,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,避免過快導致腸胃再次不適。
除了急救與照護,日常預防同樣重要:
-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與驅蟲,降低寄生蟲與慢性腸胃問題的發生機率。
- 注意飼料與食物的保存與新鮮度,避免餵食過期、發霉或不潔食物。
- 若出現持續嘔吐、血便、高燒或精神萎靡等嚴重症狀,請立即就醫,避免延誤黃金診療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