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狗雖然可愛,但養寵物狗前可不是一時衝動就好。本文會從居家條件、用品預備到時間分配與經濟概念,一步步手把手帶你評估,讓你跟家裡的新生幼犬都能開心度過日後的美好時光!

新手養狗有哪些需要準備?
在迎接新的寵物狗入住前,先確認自己家裡的「環境條件」和「時間分配」夠不夠,才能讓幼犬和家人平穩度過適應期!下面我們先從最基礎的自我評估開始,釐清你是否準備好承擔這份長達十幾年的承諾了呢?
(一)環境與時間條件評估
在迎接新的寵物狗入住前,先確認自己家裡的「環境條件」和「時間分配」夠不夠,才能讓幼犬和家人平穩度過適應期!下面我們先從最基礎的自我評估開始,釐清你是否準備好承擔這份長達十幾年的承諾了呢?
要讓小狗安全、快樂地長大,新手飼主至少要檢視以下六大面向:
- 住宅限制:了解社區是否允許養犬、公寓是否有噪音或體型限制?
- 空間規劃:家中是否足夠空間可以鋪設止滑墊、圍欄或狗籠?
- 日常作息:幼犬需要大量陪伴、散步與社會化訓練,是否每天能空出 1~2 小時和牠互動?
- 居家安全檢查:家裡是否都清理好雜物、收好電線、移除有毒植物,並確保陽台、廚房等區域有安全阻隔?
- 經濟考量:初期一次性開銷約 1~5 萬,長期固定花費每月約 3,000~6,000 元,你的養狗預算是否充足?
- 家人共識:是否家中成員都同意養狗?有溝通好誰負責餵食、散步、清理大小便嗎?
看完以上評估,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沒問題,下一步,我們將一起來看看養狗的基本用品清單!
(二)基本用品與花費預估
在接小狗回家前,參考以下這份用品清單,能讓新手飼主少走冤枉路、一次買齊幼犬的基本所需!
類別 | 準備物品 |
---|---|
食與住 |
|
行與樂 |
|
清潔護理 |
|
幼犬成長階段分 4 期,快速了解各階幼犬照顧重點!
(圖片來源:Freepik)
(一)哺乳期(0~2個月)
剛出生的小狗,超可愛但也很脆弱。如果有狗媽媽在身邊,可以從旁輔助完成照護工作即可。但若飼主遇到「沒有狗媽媽」的情況,更要打起精神,全心接手這份臨時奶爸奶媽的工作!
1. 注意保暖
新生小狗體溫調節機能尚未發育完全,理想的保溫方式包括:
- 在育嬰箱內鋪上毛毯或電熱毯(保持約 30~32°C)。
- 用小毛巾捲成「狗窩」圍住幼犬,有助保持體溫與安全感。
- 注意: 不能讓小狗直接接觸熱源,避免燙傷或脫水。
2. 人工餵奶
若有狗媽媽,讓幼犬自然喝母奶是最有利於發育的方式。但若需人工哺乳,請注意以下事項:
- 使用狗狗專用奶粉(勿餵牛奶,易導致腹瀉)+狗用奶瓶。
- 餵食頻率建議:
- 第 1 週:每 2 小時餵 1 次
- 第 2 週:每 3 小時餵 1 次
- 第 3 週:每 4 小時餵 1 次
- 每次餵 10~20 分鐘,小狗肚子圓滾滾、昏昏欲睡代表吃飽。
- 奶水溫度需接近體溫(約 38~39°C),並每餐現泡,奶瓶需徹底消毒。
3. 幫忙排泄
有媽媽在時,通常狗媽媽會主動舔幼犬屁股幫助排泄。但若狗媽媽不在,飼主可這樣做:
- 餵奶前後,用沾溫水的棉布輕擦肛門與生殖器,模仿母狗的舔拭動作。
- 小狗每天應大小便數次,若出現便秘、腹脹等狀況,需立即就醫。
4. 重要健康里程碑
一般來說,健康小狗出生第一週體重會明顯增加,並於第 10~14 天開始睜開眼睛,期間如果出現持續哭叫、不增重、無力等狀況,或是明顯與同胎狗狗的發展速度差距大,也應關注是否搶不到奶或有潛在健康問題,並適時諮詢獸醫。
通常等到第 2~3 週,小狗會開始學走路、聽見聲音、初步認人,並於第3~4週乳牙冒出頭,對光影有反應,就可以準備進入離乳階段。
(二)離乳期(2~4 個月)
(圖片來源:Freepik)
等小狗長到 4~8 週大,就會進入離乳期,或俗稱斷奶期,這時幼犬的飲食必須從奶類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,也開始要關心打第一劑疫苗的時機。
1.離乳時機
到了第 4 週,小狗乳牙開始長出來,這時牠們會自然出現想咬東西的行為,代表可以進入離乳期,此時奶量會逐漸減少,餵食也要跟著轉變,讓牠們開始適應不同質地的食物。
2.飲食建議
剛開始不建議直接給乾飼料,因為幼犬的腸胃還不成熟,建議這樣搭配:
- 主食:選擇幼犬專用的乾糧,用溫水或寵物奶粉泡軟至慕斯狀。
- 副食:可搭配罐頭或幼犬慕斯,增加誘食力與水分。
- 營養補充:可酌量添加奶粉(不建議用牛奶)幫助營養吸收。
此時每日餵食 3~4 餐,每週可循序漸進增加軟飼料的量,從一開始吃 1/3 ,慢慢過渡到1/2,並於第 7~8 週時完全適應固體食物。
3.施打第一劑疫苗
在出生後的 6~9 週之間,幼犬從母乳獲得的抗體開始下降,這時必須透過疫苗來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,建議小狗於 8 週大時,前往醫院施打第一劑核心疫苗,並在 1 歲前打滿三劑核心疫苗。
年齡 | 建議接種疫苗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第一次約 8 週 (2 個月) | 第一劑核心疫苗 | 通常為八合一或十合一 |
第二次約 12 週 (3 個月) | 第二劑核心疫苗 | 若小狗帶回家已超過 4 個月大,建議從第二劑開始接種 |
第三次約 16 週 (4 個月) | 第三劑核心疫苗+狂犬病疫苗 | 狂犬病疫苗為台灣法定強制施打 |
特別提醒,小狗 1 歲後仍需每年補強一次核心疫苗,才能維持穩定免疫力。
4. 使用驅蟲藥
寄生蟲不僅會讓毛孩癢個不停,還可能引發貧血、腸胃炎甚至致命疾病(如心絲蟲病),因此從小狗就要養成預防習慣!
通常也是 8 週大(2 個月)時,開始透過口服藥或外用滴劑,每月定期體內、體外寄生蟲與心絲蟲預防,常見的小狗驅蟲藥有:
- 一錠除:口服除蚤藥,一錠有 3 個月保護力,肉塊劑型好吃好餵食。
- 寵愛食剋:口服除蚤藥,每個月固定吃 1 顆,藥粉不苦、適口性還不錯。
- 益百分:外用滴劑,洗澡後擦乾使用、用後 48 小時不可碰水,可防跳蚤、壁蝨、蚊子。
- 寵愛:外用滴劑,洗澡後擦乾使用、用後 48 小時不可碰水,可防跳蚤、壁蝨、心絲蟲、耳疥癬蟲
- 免操心:口服驅蟲藥,5~25 公斤每月服用 1 顆,可防心絲蟲、絛蟲、蛔蟲、鉤蟲、鞭蟲
(三)成長期(4~6 個月)
(圖片來源:Freepik)
進入 4~6 個月的小狗,活動力開始增強、變得愛調皮搗蛋,同時狗狗的體型、肌肉、骨架也會快速成長,是建立健康體質的重要黃金期!
1.調整飲食
- 餵食頻率:可從每日 4 餐逐步減為 2~3 餐
- 食量拿捏:依品牌建議或體重計算,每公斤約需熱量 110~130 kcal
- 也建議固定時間、固定位置餵食,有助建立作息與如廁規律。
此外,這個階段狗狗的骨骼正在快速生長,因此鈣磷比例要精準控制(理想比例為 1.2:1 左右),建議選用標示完整、為幼犬設計的成長配方飼料,就可以輕鬆滿足小狗的鈣需求。
2.從軟飼料轉為乾糧
小狗從上一階段適應軟飼料、確認排便和精神狀況都沒問題,就表示牠的身體已經能夠完全消化固體食物,這時就能準備從軟飼料再轉換為乾飼料了,轉換過程大約需要 7 到 10 天,可依以下步驟進行:
- 第 1~3 天:75% 泡軟飼料+25% 乾飼料
- 第 4~6 天:50% 泡軟+50% 乾飼料
- 第 7~10 天:可轉為全乾飼料
轉換過程中,建議觀察狗狗的食物、排便狀況,如果出現消化不良、適應不佳,建議將餵食量分成更少量、更多餐,並拉長時間讓牠身體適應新的飼料。
(延伸閱讀:狗狗拉肚子怎麼辦?判斷原因、便便顏色、照護方式一次看!)
3.留意換牙期
當小狗成長到 4~5 個月時,幼犬可能會開始因為換牙而感到口腔癢、喜歡咬東西,建議飼主可準備安全耐咬玩具,像是天然橡膠咬環、冰過的玩具布偶,並且在獸醫的指示下,適度補充鈣質或選含維生素 D 的飼料,幫助小狗度過換牙期。
不過切記,牛皮骨並不適合當小狗的玩具,因為它容易造成狗狗牙齒受損、吞下去的碎屑還容易傷害消化道,對於幼犬健康風險極高!
(四)訓練期(6 個月以上)
(圖片來源:Freepik)
六個月後的小狗,就像進入青春期的人類少年,牠的體型突然長大,情緒逐漸多變,這時期除了要調整餵食與生活作息,更重要的是建立行為規範和生活禮儀,讓牠從搗蛋鬼轉型成人人稱讚的好狗狗。
1.飲食建議
約 6 個月起,小狗就能從每日 3 餐縮減為 2 餐,並建議餵食時間固定,有助配合飼主的日常生活,也養成狗狗的飲食作息。如果狗狗腸胃本身較敏感,仍可彈性採取少量多餐策略,避免消化不良。
2.行為訓練
這階段也是小狗的學習黃金期,日後的良好生活習慣就從這一個階段開始打底!一般推薦從以下幾項基本技能入門:
- 如廁訓練:定點鋪尿墊/搭配口令「尿尿」,每次成功可小零食獎勵。
- 基本指令:坐下、握手、等一下、回來,搭配正向強化,減少責罵。
- 牽繩禮儀:從家門口開始練習短距離散步,避免過度拉扯與興奮爆衝。
- 不亂咬、不亂叫:提供適合的啃咬發洩(如磨牙玩具)、適時轉移注意力。
小提醒:每隻狗狗的接受程度不同,千萬不要急,一次練習 5 到10 分鐘即可,讓學習變成「好玩又有獎」的經驗,才容易養成好習慣!
3.準備絕育(結紮)
根據《動物保護法》第22條與第19條,寵物飼主若未事前申報繁殖,應為其寵物施行絕育手術。
而且絕育後必須向所在地直轄市/縣市政府登記申報,並更新寵物登記資料,如果未依規定施行,最高可處新臺幣 5,000 至 25,000 元罰鍰!
多數獸醫會建議在幼犬 6~9 個月大、也就是第一次發情前完成絕育手術,此時期手術風險較低、恢復力也比較好。
若已觀察到以下行為,則可能代表狗狗已進入發情期,此時就應盡快安排手術:
- 公狗:騎乘動作、頻繁想尿尿標記、變得躁動
- 母狗:情緒敏感、吸引公犬靠近、可能亂尿尿
除了遵守法規規定,絕育手術本身也帶來不少好處。
例如公狗可降低攝護腺肥大、睪丸腫瘤等風險;母狗則可預防子宮蓄膿、卵巢與乳腺相關疾病。此外,因為性荷爾蒙分泌減少,多數狗狗手術後的個性也會變得更穩定,較不容易出現攻擊性、噴尿、打架等問題喔!
如果真的有疑慮 ,也可先與信任的獸醫討論,再根據狗狗的身體狀況與生活環境,決定最合適的手術時機。
小狗吃什麼才能頭好壯壯?幼犬飲食挑選技巧!
你是不是也曾站在寵物店的飼料架前,望著琳瑯滿目的狗糧包裝一頭霧水?別擔心!這段我們就要一次搞懂幼犬該吃什麼、吃多少、怎麼吃,讓毛孩吃得營養、長得健康,還能避免腸胃出狀況或挑嘴困擾!
⭐幼犬飼料怎麼挑?3 招看懂關鍵標示
要讓小狗吃得營養又安心,可參考以下 3 個指標來挑選合適的飼料!
✅ 選擇符合 AAFCO 或 FEDIAF 標準的產品
AAFCO(美國飼料管理協會) 為全球常見的營養標準,獲得認證的飼料,通常也會標示該飼料適合哪一個階段的狗狗。或是通過 FEDIAF、NRC 等機構評估,也能確保成分安全、營養完整。
✅ 注意蛋白質與脂肪比例
通常幼犬需要更高的蛋白質幫助成長,所以飼料內蛋白質含量建議 ≥25%,且最好標示清楚其來源是鮮雞肉、鮭魚,而非「動物副產品」;脂肪比例則建議 10~20%,搭配 Omega-3 脂肪酸(DHA、EPA)能幫助腦部發展與毛髮健康。
✅ 成分標示透明、顆粒大小適中
飼料成分表上應避免過多填充物(如玉米粉、小麥麩)或人工香料、色素的產品,同時幼犬牙齒尚未發育完全,應選擇專為幼犬設計的小顆粒飼料,方便咀嚼、降低噎到風險。
⭐幼犬食量表!年齡 & 熱量對照
毛孩可愛歸可愛,但餵太多怕變胖、餵太少怕長不大,到底該怎麼抓「剛剛好」的食量?其實可以用獸醫常用的公式來推算每日所需熱量(kcal):
- Step1. 算出「基礎熱量 RER」:RER(kcal)= 70 × 體重(kg)^0.75
- Step2. 依成長期調整倍數:
成長階段 | 熱量係數 |
---|---|
斷奶~4 個月 | RER × 3 |
5~12 個月 | RER × 2 |
已成年(1 歲後,已絕育,維持體重) | RER × 1.6 |
已成年(1 歲後,未絕育,維持體重) | RER × 1.8 |
以一隻 5 公斤的 4 個月幼犬為例,牠每天需要的熱量大約是:70 x 5 ^0.75 x 3=702 大卡。以下幫你列出常見的幼犬體重與所需熱量對照表:
體重(kg) | 斷奶~4個月 | 5~12個月 | 已成年・已結紮 | 已成年・未結紮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kg | 210 kcal | 140 kcal | 112 kcal | 126 kcal |
2 kg | 353 kcal | 235 kcal | 188 kcal | 212 kcal |
3 kg | 479 kcal | 319 kcal | 255 kcal | 287 kcal |
4 kg | 594 kcal | 396 kcal | 317 kcal | 356 kcal |
5 kg | 702 kcal | 468 kcal | 374 kcal | 421 kcal |
6 kg | 805 kcal | 537 kcal | 429 kcal | 483 kcal |
7 kg | 902 kcal | 601 kcal | 481 kcal | 541 kcal |
8 kg | 995 kcal | 663 kcal | 530 kcal | 596 kcal |
9 kg | 1084 kcal | 723 kcal | 579 kcal | 651 kcal |
10 kg | 1170 kcal | 780 kcal | 624 kcal | 702 kcal |
有了上述指標後,就能簡單參考飼料包裝背後的標示熱量和建議餵食量,估算出一天餵多少。
此外,餵食時建議以「定時定量」為原則,若狗狗過瘦、活動量大,可在此基礎上稍微增加餵食量;若狗狗常狼吞虎嚥、腸胃敏感,則建議使用慢食碗或分餐餵食。
狗狗領養前的常見問題
Q1. 我家空間不大,怎麼選擇適合的小狗品種?
在挑選小狗品種時,除了考量體型,更要重視牠的活動力、遺傳疾病與飼養特性。空間小,不代表只能選小型犬,例如中型犬中的雪納瑞、柯基,也能適應室內生活。以下為各類熱門品種整理,幫助你快速比較:
體型 | 品種 | 性格 | 運動量 | 食量 | 遺傳疾病傾向 | 飼養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小型犬 | 博美 | 活潑好動 | 中 | 少 | 氣管塌陷、膝蓋骨異位 | 須定期梳毛、需穩定環境避免吠叫多 |
吉娃娃 | 警覺黏人 | 低 | 少 | 心臟病、牙齒問題 | 骨骼脆弱,避免摔落 | |
紅貴賓 | 聰明好教 | 中 | 中 | 過敏、耳朵感染 | 毛髮需定期美容與清潔 | |
臘腸狗 | 固執忠誠 | 中 | 中 | 椎間盤疾病 | 避免爬樓梯與體重過重 | |
約克夏 | 活潑獨立 | 中 | 少 | 牙齒、氣管疾病 | 易挑食,建議定時餵食 | |
馬爾濟斯 | 安靜溫馴 | 中 | 少 | 皮膚病、流淚症 | 需清潔眼周與長毛整理 | |
中型犬 | 柯基 | 聰明親人 | 高 | 高 | 椎間盤、肥胖 | 要控制體重、避免跳上跳下 |
柴犬 | 自主警覺 | 高 | 中 | 過敏、關節問題 | 社會化需提早訓練 | |
法鬥 | 憨厚可愛 | 低 | 高 | 呼吸道、皮膚過敏 | 怕熱,需控溫 | |
雪納瑞 | 理性穩定 | 中 | 中 | 胰臟炎、尿結石 | 飲食需控油脂,建議定期體檢 | |
邊境牧羊犬 | 聰明活潑 | 高 | 高 | 髖關節、視網膜問題 | 需要大量運動與心智刺激 | |
米格魯 | 親人愛玩 | 高 | 高 | 肥胖、耳疾 | 易吠叫,建議早期服從訓練 | |
大型犬 | 黃金獵犬 | 親人溫和 | 高 | 高 | 髖關節、皮膚炎 | 需定期梳毛與運動 |
拉不拉多 | 熱情友善 | 高 | 高 | 肥胖、髖關節疾病 | 餵食需控量,避免過度熱情造成衝撞 | |
哈士奇 | 活潑冒險 | 高 | 高 | 腸胃問題、眼疾 | 易逃脫,需要足夠運動與耐寒體質 | |
德國狼犬 | 聰明護主 | 高 | 高 | 髖關節、腸胃問題 | 須早期訓練服從,適合有經驗飼主 | |
杜賓犬 | 警覺勇敢 | 高 | 中 | 心臟病、皮膚過敏 | 須大量運動與早期社會化 |
特別推薦:米克斯犬(混種狗)
許多領養者第一時間忽略的米克斯,其實是非常棒的選擇,牠們多數性格穩定、遺傳疾病風險低,壽命普遍也比純種犬更長,加上毛色、體型多元,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,非常推薦大家考慮喔!
Q2. 小狗壽命有多長?我能陪牠多久?
一般來說,小型犬壽命約在 12~16年,中型犬約 10~14年,而大型犬則為 8~12年。雖然品種與體型會影響壽命,但良好的飼養方式可以延長狗狗的健康年限。
Q3. 我可以去哪裡領養狗狗?
請支持「領養代替購買」,給等待家的毛孩一個機會:
- 公立收容所:如各縣市「動物之家」、「收容中心」等,常舉辦開放認養活動。
- 民間團體/中途之家:如浪浪別哭、關懷流浪動物協會等,會有配對與飼主篩選機制。
- 線上平台:如「全台認養地圖」、「浪浪認養平台」或 Facebook 的「浪浪送養社團」,皆可查詢資訊與聯絡方式。
若你是第一次領養,也建議先與協會進行面談,了解狗狗的個性、過往背景與照顧需求。
Q4. 幼犬照顧有哪些禁忌?
初次照顧幼犬務必注意以下幾項關鍵禁忌:
- 勿餵食人類食物:尤其是巧克力、洋蔥、葡萄、含酒精、咖啡因、木糖醇等,都對狗狗有致命危險。
- 疫苗未完成前避免帶出門:草地、公園、寵物公設區容易有病毒殘留、寄生蟲,小狗的感染風險高。
- 勿使用人類沐浴乳或香皂:狗狗皮膚酸鹼值與人類不同,為避免皮膚受損,務必使用專用寵物洗劑。
- 禁止體罰或情緒責罵:可能讓狗狗產生恐懼,影響人寵間的信任,行為訓練的學習效果也並不好。
Q5. 怎麼讓家裡老狗接受小狗?
如果家中已經有一隻年長的狗狗,建議先將兩隻狗的資源分開使用,例如各自的飯碗、水碗、睡墊與玩具,避免彼此搶奪、打架。一開始也不需要強迫牠們長時間相處,可以從短時間的互動開始,觀察彼此的反應與情緒,再逐漸拉長共同生活的時間。
同時也要注意給老狗足夠的關注與陪伴,不讓牠因為新狗的出現而感受到被冷落,否則可能出現退縮或吃醋行為,並且持續搭配正向引導,例如讚美、零食獎勵等方式,會更有助於建立正面的同居關係。
Q6. 怎麼判斷小狗是否生病?
狗狗無法用語言表達不適,觀察日常行為是關鍵,以下為常見病徵,若發現異常請盡快就醫:
- 食慾不振、嘔吐、拉肚子
- 精神不振、異常安靜或哭叫
- 走路不穩、持續發抖、呼吸急促
- 眼屎過多、鼻頭乾燥、排泄異常
也建議飼主發現異常時,趕快把拍下症狀或錄影,提供給獸醫參考,有助於更快診斷與治療。
以上就是關於「小狗飼養與照顧」的全方位指南。歡迎持續追蹤《早安毛健康》了解更多有關幼犬飲食、疫苗驅蟲、絕育建議與品種選擇的資訊,讓我們陪伴你與毛孩健康快樂地一起長大!
相關文章

2025-08-07
寵物知識學堂
貓色盲是真的嗎?貓咪視覺特性與常見誤解總整理

2025-08-07
寵物知識學堂
狗色盲是真的嗎?狗狗視覺原理與辨色能力總整理

2025-08-07
寵物知識學堂
狗視力與人類差在哪?解析狗狗眼睛結構、看世界的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