撿到貓咪怎麼辦?無論是走失家貓還是受傷的流浪貓,正確的處理流程,不但能保障貓咪安全,也能避免誤判。以下整理出 緊急處理、協尋飼主、收編與送養 的完整步驟,幫助您在遇 到毛孩時做出最合適的決定。

撿到貓咪怎麼辦?緊急處理與初步評估

(圖片來源:Freepik)
當您在路上遇到需要幫助的貓咪時,請先確保自身安全。受驚或疼痛的貓可能會出現攻擊行為,因此保持距離、避免突然動作,能減少牠的恐懼。
1. 檢查健康狀況與是否受傷
先觀察貓咪的外觀與行為:
- 有沒有流血、骨折或明顯傷口?
- 是否呼吸急促、步伐不穩,或看起來極度虛弱?
若有以上狀況,建議立即送至動物醫院處理。若只是看起來緊張,請用溫柔的語氣與緩慢的動作安撫牠。
可以準備一條乾淨毛巾或外套,在必要時用來輕輕包 覆貓咪,既能保護自己,也能給予牠安全感。避免赤手直接接觸,尤其是在貓咪情緒不穩時。
2. 提供臨時庇護環境
找個安靜、安全的地方,先讓貓咪有個暫時落腳處。
- 紙箱是最理想的選擇,在裡面鋪上毛巾或舊衣物,能讓牠感到溫暖安心。
- 收容地點最好遠離車流與人群,如果天氣惡劣,更要確保能避風避雨。
- 保持通風,但避免強風吹入。若需要遮雨,可用塑膠布或防水布簡單搭建,同時留出透氣口。
3. 檢查晶片、項圈與吊牌
接下來要確認牠究竟是走失的家貓還是流浪貓:
- 檢查有沒有項圈或吊牌,若有聯絡資訊,立刻聯繫飼主。
- 即使沒有明顯標誌,也不能馬上判定牠是流浪貓。
- 現在多數寵物都有植入晶片,可帶貓咪到附近的動物醫院、寵物店或收容所進行掃描。
如果吊牌字跡模糊,可以先用手機拍照保存,以免遺漏細節。
很多外表像流浪的貓,可能只是臨時走失。完整的身分檢查流程,能避免誤將有主人的貓咪當成流浪貓收編。
協尋原飼主的完整攻略
當您決定幫助貓咪尋找原飼主時,務必要有系統地進行。從晶片掃描到社群公告,多管齊下才能大幅提高成功率。以下整理三大方向:
1. 晶片查詢與寵物登記系統
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帶 貓咪到動物醫院,請獸醫使用專用掃描器檢查是否有晶片。
- 晶片內含飼主聯絡方式與基本資料,若有掃描結果,醫院通常可立即協助聯繫。
- 若沒有晶片,也別放棄!請記錄貓咪的外觀特徵,像是毛色、花紋、體型或特殊標記,這些資訊對後續協尋非常關鍵。
2. 善用網路與社群平台
網路是協尋的重要工具,能快速擴散訊息:
- 專業平台:Wepet、台灣認養地圖、I Adopt
- Facebook 社團:寵物認養/送養/協尋/救援相關社團
- 在地社群:地區性的 LINE 群組、社區交流平台
協尋文必備要素:
- 多角度清晰照片(臉部、全身、特殊花紋)
- 發現地點與時間
- 聯絡方式
- 狀態更新(持續讓網友知道進度)
3. 動物醫院與社區公告張貼
傳統的公告張貼依然有效,特別是針對不常使用網路的人,以下是推薦張貼公告的場所:
- 動物醫院:發現地點附近的獸醫診所
- 寵物店:寵物用品店和美容院
- 社區布告欄:公寓大廈和社區中心
- 便利商店:徵得店家同意後張貼
如果個人力量有限,可尋求貓咪救援組織協助。
-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 ☎ 04-2360-0176(平日 8:30-17:30)
- 台灣流浪動物救援協會 ☎ 05-226-9595
- 動物保護專線 ☎ 1959
這些團體擁有豐富經驗與資源,能提供進一步協助。
收編流浪貓的準備與照護
收編一隻流浪貓,不只是單純的善舉,更是一份長期的承諾。除了愛心,也需要充足的準備,從健康檢查到居家環境布置,才能確保新成員順利融入家庭,並保障家中其他寵物的安全。
1. 健康檢查與疫苗計畫
第一步,就是帶貓咪去獸醫院做完整健檢。除了體溫、心跳等基本檢查,也建議安排血液檢測,提早發現潛在疾病。
傳染病篩檢尤其重要,包含 貓瘟、貓白血病(FeLV)、貓愛滋(FIV),這些病若能及早確認,後續的照護方式會更清楚。
此外,內外寄生蟲驅蟲要依獸醫建議完成,並依年齡與健康狀況安排三合一疫苗、狂犬病疫苗等預防針,為貓咪建立基本保護力。
2. 居家環境的安全布置
迎接新成員之前,先準備好基本用品:
- 生活必需品:貓砂盆與貓砂、乾糧罐頭、飲水碗與食碗(建議不鏽鋼或陶瓷材質)、貓抓板。
- 環境安全:收好零碎小物避免誤食,電線妥善收納,陽台與窗戶要加裝防護網,避免墜落意外。
- 隔離空間:若家中已有其他貓咪,務必先隔離新貓,至少兩週後確認健康狀況再讓牠與其他寵物接觸。 (延伸閱讀:養貓須知|貓飼料、必備用品到環境佈置,養貓新手 10 個問題)
3. 適應期的細心照護
剛被收編的流浪貓,可能不會立刻適應家庭生活。
- 貓砂訓練:選擇開放式貓砂盆,放在安靜角落。可將少量排泄物放進去,引導牠正確使用。
- 行為觀察:初期可能會躲藏、食慾不振或顯得警戒,這些都屬於正常適應期。避免責罵,給牠空間與時間。
- 正面引導:當牠正確使用貓砂或展現放鬆行為時,給予溫和的稱讚或小獎勵,幫助建立安全感。
(延伸閱讀:貓砂多久換一次?貓砂清理 3 步驟,讓貓遠離臭味)
4. 無法收編時的送養選擇
如果無法長期照顧,務必要替牠找到合適的新家。
- 送養前準備:完成健康檢查、疫苗施打與結紮手術。
- 送養管道:可透過各縣市動物之家、動保團體(如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、流浪動物花園協會)、或 Facebook 認養社團與「台灣認養地圖」等平台。
- 篩選認養人:面談了解對方的飼養經驗、居住環境與經濟能力。依規定,認養人需年滿 20 歲、無棄養紀錄,並同意晶片登記與疫苗接種。
- 簽署協議:透過送養契約書約定後續追蹤與緊急聯絡方式,保障雙方與貓咪的權益。
收編流浪貓是一條長遠的路,既需要愛心,也需要耐心與準備。無論是自己收養,或是協助送養,最重要的都是確保貓咪獲得妥善照顧與穩定歸宿。唯有負責任的選擇,才能真正體現對生命的尊重。
相關文章

2025-10-29
寵物知識學堂
臘腸狗智商高嗎?品種排名、訓練難易度與學習力分析

2025-10-29
寵物知識學堂
臘腸狗壽命有多長?平均壽命與延長壽命關鍵全解析

2025-10-23
寵物知識學堂
養貓一個月花費多少?解析養貓一次性支出、年度花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