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上吐下瀉怎麼辦 ?本文將帶你了解常見原因,包括飲食不當、病毒感染、寄生蟲與中毒風險,並教你居家急救處理步驟、禁食與飲食恢復原則、就醫判斷重點,最後提供日常預防與腸胃保養建議,幫助毛孩度過腸胃危機。

狗狗上吐下瀉的常見原因

從日常飲食到環境毒素,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狗狗拉肚子、嘔吐等腸胃不適。以下將詳細說明 3 大類常見原因,讓飼主們能快速辨識問題所在。
1. 日常飲食引起的腸胃問題
飲食不當是造成狗狗消化道疾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。狗狗天生好奇心強,在散步時可能撿食路邊腐敗的食物殘渣,結果誤食變質食物,吃下大量細菌和毒素,直接刺激腸胃黏膜。
除此之外,突然更換飼料品牌也會造成腸胃負擔。狗狗的消化系統需要時間適應新食物,過快轉換容易讓狗狗嘔吐或腹瀉。
人類食物中毒源更需要特別警惕,以下是常見的危險食物:
- 巧克力與咖啡製品:含有甲基黃嘌呤成分,會造成嘔吐腹瀉、過度興奮、發燒和心搏過速等症狀。
- 辛香料類:大蒜、洋蔥、韭菜、蔥等會引起腸胃刺激,嚴重時導致溶血反應、貧血和黏膜蒼白。
- 葡萄及其製品:包括葡萄乾、葡萄汁等,可能造成急性腎衰竭甚至突然猝死。
- 夏威夷果:攝食後 8 小時內就會出現中毒症狀,包括嘔吐、精神抑鬱、四肢無力和高燒。
- 木糖醇:常見於口香糖和無糖食品,會導致肝臟衰竭,伴隨全身無力和昏昏欲睡。
(延伸閱讀:狗不能吃什麼?狗狗吃什麼會中毒?完整30種食材整理!)
過量餵食零食或餐桌剩菜也是狗狗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。高油脂、高鹽分的人類食物會加重狗狗的消化負擔,造成急性腸胃炎。
2. 病毒細菌與寄生蟲感染
感染性疾病是造成狗狗消化道疾病的另一大主因。這類問題通常症狀較嚴重,需要及時就醫治療。
- 寄生蟲感染:在幼犬中特別常見。蛔蟲、鉤蟲、絛蟲等寄生蟲會寄生在腸道內,破壞腸道黏膜並吸收營養。感染的狗狗會出現持續性腹瀉,糞便中有時可見蟲體或血絲。
- 病毒性腸炎:最危險的感染類型之一。細小病毒和犬瘟熱等致命傳染病,會快速攻擊狗狗的消化系統。症狀包括劇烈嘔吐、血便、發高燒和嚴重脫水。
- 細菌性感染: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等細菌會造成急性腸胃炎。狗狗可能因為飲用不潔水源或接觸污染環境而感染。
(延伸閱讀:狗狗身上的蟲有哪些?7種狗狗寄生蟲預防與處理攻略!)
幼犬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更容易 受到病毒和細菌的侵襲。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小狗風險更高,一旦感染可能在短時間內惡化。寵物腸胃炎若由感染引起,通常會伴隨發燒、精神萎靡等全身性症狀。這時候單純的禁食禁水已經不夠,必須儘快尋求專業獸醫協助。
3. 環境毒物與其他因素
除了飲食和感染,環境中的有毒物質也是導致狗狗上吐下瀉的重要原因。現代家庭中隱藏著許多對狗狗有害的物品。
劇毒化學物品是最危險的威脅:
- 酒精製品:嚴重影響神經系統,導致神經失調、中樞神經抑制、肝衰竭甚至死亡。
- 滅鼠藥:會造成腹痛、窒息、昏迷、嘔吐腹瀉和口吐白沫等嚴重症狀。
- 農藥:引發大量流淚流口水、腹痛腹瀉、呼吸困難,嚴重時昏迷猝死。
- 清潔用品:漂白水、柔軟精、地板清潔劑會刺激呼吸道、造成皮下組織潰爛和肝臟損傷。
- 重金屬:鉛釉陶瓷餐具、電池、電線、高爾夫球等含有毒重金屬成分。
觀賞植物中毒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風險。許多家中常見的植物對狗狗來說具有毒性:
- 鬱金香:含生物鹼苷類物質,刺激食道和呼吸道,引起流口水、嘔吐腹瀉、呼吸困難和心率過快。
- 蘆薈:雖然對人類有益,但含有蘆薈苷和皂素成分,會導致狗狗嘔吐腹瀉、情緒憂鬱和腎炎。
- 水仙花:球莖含高濃度石蒜鹼,引發嚴重嘔吐腹瀉、低血壓和大量流口水,攝取過多有生命危險。
- 海芋:含大量草酸鈣晶體,會侵蝕口腔和食道,導致嘴巴麻痺、呼吸困難、抽搐甚至器官損傷致死。
壓力與環境 變化同樣會影響狗狗的消化系統。搬家、長途旅行、寄宿在陌生環境,都可能造成短暫性的腸胃反應。這種情況通常較輕微,隨著狗狗適應新環境就會自然改善。
內分泌疾病和器官功能異常也可能表現為嘔吐腹瀉症狀。例如胰臟炎、肝臟疾病、腎臟問題等,都會影響消化功能。這類狗狗消化道疾病通常伴隨其他慢性症狀,需要完整的健康檢查才能確診。
了解這些常見原因後,飼主在狗狗出現症狀時,可以回想近期的飲食內容、活動範圍和接觸物品。這些資訊對於判斷嚴重程度和後續就醫時提供給獸醫都非常重要。
狗狗上吐下瀉的急救處理與就醫判斷
面對狗狗突然出現嘔吐、腹瀉等急性症狀,飼主最重要的任務是保持冷靜。這篇指南將教您如何在緊急時刻判斷狀況、採取正確行動,並了解何時應立即就醫。
1. 發現症狀時的初步應對措施
當狗狗開始嘔吐或腹瀉時,先穩住情緒。狗狗能感受到主人的緊張,若過度慌亂會讓牠更焦躁不安。深呼吸幾次,然後依序進行以下步驟:
-
檢查現場與可能原因:立即觀察周圍環境,確認狗狗是否誤食或接觸了可疑物質。若懷疑是中毒,立刻讓狗狗遠離該物品,並拍下現場與可疑物(例如:食物包裝、植物、藥品、化學清潔劑等),以供獸醫後續判斷。
-
詳細記錄症狀與時間:寫下症狀出現的時間、狗狗吃過或碰過的東西、嘔吐與腹瀉的頻率與樣 貌。建議拍照保存嘔吐物或糞便的外觀,這些都是獸醫診斷的重要依據。
-
若為外部毒物接觸:立即以肥皂與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。若毛髮濃密,可剪除受污染的區域,避免毒物持續經皮吸收。
2. 判斷是否可在家觀察
若狗狗仍有精神、食慾尚可,糞便中沒有血液或黑色便,可先在家進行短期觀察與照護:
- 暫時禁食 8~12 小時:讓腸胃獲得休息機會,減輕發炎與蠕動刺激。
- 保持水分攝取:提供乾淨的飲水,採少量多次方式防止嘔吐與脫水。
- 觀察脫水情況:輕拉頸背皮膚,若皮膚無法迅速彈回,表示有脫水現象。此時應儘快送醫。
- 記錄症狀變化:記下嘔吐與腹瀉的次數、時間、內容物顏色與質地。
禁食 12 小時後,如果狗狗狀況有所改善,可以開始逐步復食。先從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開始,份量要從平常的四分之一開始。
3. 症狀改善後的復食方式
適合的復食選擇包括:
- 白稀飯配少量水煮雞胸肉(去皮去骨)
- 蒸熟的馬鈴薯泥
- 南瓜泥配白米飯
- 寵物專用的腸胃處方罐頭
每餐份量保持少量,一天分成 4~6 次餵食。如果狗狗能順利進食且沒有再次嘔吐,可以逐漸增加份量,並在 2~3 天內慢慢過渡回正常飲食。
(延伸閱讀:狗狗拉肚子可以吃什麼?5 種溫和食材+餵食方式全解析)
補充寵物專用益生菌也是很好的輔助方式。益生菌能幫助調整腸道菌叢,促進消化系統恢復正常。請選擇獸醫推薦的寵物專用產品,不要使用人類的益生菌。
4. 持續觀察與就醫時機
居家照護期間,應持續紀錄以下變化:
- 排便次數與顏色(黃色、綠色、黑色)
- 糞便質地(水狀、糊狀、有黏液)
- 嘔吐物外觀與頻率
若出現以下情況,請立即就醫:
- 嘔吐、腹瀉持續超過 24 小時或次數頻繁。
- 嘔吐物或糞便中出現血液。
- 狗狗出現無力、嗜睡、體溫升高、脫水或腹部膨脹疼痛。
- 患犬為 幼犬(6 個月以下)、老犬(7 歲以上) 或 患有慢性疾病(如腎臟病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)。
神經系統異常(緊急警訊)
若狗狗出現劇烈抽搐、癲癇發作、站立不穩或失去平衡,可能代表中毒、低血糖或腦部損傷。此時每分鐘都至關重要,請立即送醫。
呼吸系統異常
出現呼吸急促、喘鳴聲異常、張口呼吸、嘴唇或舌頭發紫,代表可能缺氧或呼吸窘迫,需立刻給予氧氣治療與緊急處置。
心血管系統異常
需警覺以下徵兆:
- 心跳異常(過快或過慢,正常範圍約每分鐘 60~140 次,依體型差異而異)。
- 牙齦蒼白或發紫(正常應呈粉紅色)。
- 四肢末端冰冷,可能為休克徵兆。
黃疸與出血症狀
若狗狗的牙齦、眼白或耳內皮膚泛黃,可能為肝臟疾病或溶血性疾病,必須立即處理。
若出現流鼻血、血尿、牙齦出血、皮膚瘀斑或出血點,則可能為凝血異常或嚴重中毒,同樣屬於急症。
特殊族群與高風險犬隻
幼犬、老犬及慢性病犬(如腎臟病、糖尿病、心臟病或免疫疾病)抵抗力較弱,病情惡化速度快,即使症狀看似輕微,也應盡快就醫。
這些情況可能與犬細小病毒、犬瘟熱、急性胰臟炎、內臟衰竭等嚴重疾病有關。延誤治療可能導致生命危險,寧可謹慎就醫,也不要心存僥倖。
前往獸醫院前的準備事項
一旦決定就醫,充分的準備能大幅提升診斷效率,幫助獸醫快速找出病因並啟動治療。
Step 1. 先行電話聯繫
立即撥打動物醫院,說明狗狗的主要症狀、發作時間與目前狀況,並確認醫院是否有急診或毒物處理設備。若懷疑中毒,詢問是否需攜帶可疑物樣本或包裝,因為特定毒物需特定解毒劑。
Step 2. 整理資訊清單
將以下重點寫下或記錄在手機裡:
- 症狀時間軸:首次出現時間、症狀發展與頻率變化。
- 可能原因:過去 24~48 小時內吃過的食物、外出地點、接觸物。
- 具體症狀:嘔吐物與糞便的顏色、質地、是否帶血。
- 已採取措施:是否禁食、服藥、狗狗反應如何。
- 基本健康資料:疫苗記錄、驅蟲時間、慢性病史、現用藥物或保健品。
Step 3. 準備檢體與證據
可攜帶以下物品協助診斷:
- 新鮮糞便樣本(約一湯匙,密封保存)。
- 嘔吐物樣本或照片。
- 可疑毒物或食物包裝。
- 狗狗近期食物包裝與症狀影片。
這些資料能幫助獸醫快速判斷狀況、節省黃金搶救時間。
Step 4. 就診途中安全注意事項
- 在車內鋪上防水墊或毛巾,防止嘔吐與排泄弄髒環境。
- 保持車內通風,但避免冷風吹向狗狗。
- 若狗狗虛弱或無法站立,可用毛毯當臨時擔架,減少移動造成的二次傷害。
- 若有陪同者,應隨時觀察狗狗狀況;出現呼吸困難或失去意識時,立即通知醫院準備急救。
到院後的診斷與治療
獸醫師會先進行詳細問診與身體檢查,請務必誠實提供所有資訊(包括誤食物品等),以免影響判斷。可能進行的檢查包括:血液檢驗、X 光、超音波、糞便分析等,以找出病因並評估器官功能。
常見治療方式:
- 催吐或洗胃:若為近期誤食毒物且條件允許(但吞食腐蝕性物質或昏迷時禁用)。
- 活性碳給藥:吸附殘留毒物,避免進一步吸收。
- 靜脈輸液:補充水分與電解質,預防脫水與休克。
- 止吐止瀉藥物:控制症狀、穩定腸胃。
- 抗生素:若懷疑細菌性感染。
- 特殊解毒劑:針對特定毒物使用。
- 支持性治療:控制癲癇、維持呼吸、調整心律或處理休克。
嚴重個案可能需住院觀察與持續治療。雖然費用 較高,但這往往是確保狗狗安全康復的必要措施。
日常預防與長期照護建議
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。日常生活中,飼主只要從飲食管理、環境清潔與健康維護 3 方面著手,就能大幅降低狗狗拉肚子與腸胃不適的風險。
1. 飲食管理是第一道防線
避免讓狗狗接觸人類食物,特別是巧克力、洋蔥、葡萄、酒精、含咖啡因食物等對犬隻有毒的成分。
若要更換飼料,請務必循序漸進,建議用 7 天時間混合新舊飼料,逐步提高新飼料比例,讓腸胃有足夠時間適應。
建議小撇步:
- 餵食前先確認食物新鮮,避免過期或受潮。
- 定時定量餵食,避免暴飲暴食。
- 外出回家後先清潔雙手再餵狗,減少細菌污染。
2. 保持環境清潔,阻斷病菌感染
乾淨的生活環境是健康的關鍵。
- 定期清洗餐具、飲水器與狗碗,保持乾燥,防止細菌滋生。
- 家中清潔劑、藥物與化學品應放置於高處或密封櫃中,避免狗狗誤食。
- 使用寵物安全清潔用品,避免刺激性成分殘留。
- 垃圾桶務必加蓋防翻找,防止狗狗誤食變質食物或異物。
3. 健康維護與定期防護
- 疫苗接種:按時完成基礎疫苗與每年追加劑,能有效預防細小病毒、犬瘟熱等嚴重疾病。
- 定期驅蟲:每 3~6 個月驅蟲一次,內外寄生蟲都要兼顧。
- 規律作息與壓力管理:穩定的飲食與睡眠能維持腸胃蠕動平衡;過度緊張、環境變化、長時間獨處都可能引起應激性腹瀉。
4. 外出活動的安全守則
- 遛狗時避免狗狗撿食地上食物、舔陌生物體或喝積水。
- 熟悉常見的有毒植物(如夾竹桃、鈴蘭、鐵線蕨等),避免靠近或誤食。
- 使用牽繩控制距離,確保狗狗隨時在視線範圍內。
5. 從小培養良好習慣
訓練狗狗聽懂「不行」、「放下」等基本指令,能在危險情況下即時阻止誤食行為。透過正向獎勵與穩定訓練,狗狗會更懂得遵守規則,也能在外出或聚會時保持安全。
相關文章

2025-11-06
毛孩疾病照護
貓蘚會傳染人嗎?貓蘚多久會好?貓癬治療方式一次看!

2025-10-30
毛孩疾病照護
貓吐一直吐怎麼辦?5個嘔吐物顏色+7大貓吐原因

2025-10-26
毛孩疾病照護
貓流鼻水怎麼辦?從原因到治療完整解析